清明节,我们如何向死而生?
创始人
2024-11-07 12:16:22
0
清明节,我们如何向死而生?
十几天前普京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俄罗斯民间有句老话,“命中注定要吊死的人,不会淹死”。“只有上帝知晓我们的命运,包括您和我的命运”,普京耸耸肩说:“每个人都有大限将至的那天。关键在于我们在世时都做了些什么,是否享受了自己的生活。”做为已经六十多岁的俄罗斯总统,知道有生就有死,不惧生死,有着豁达的生死观。

但是,中国人对死亡的讳莫如深,使人们无法在日常生活中接受死亡,更不能“善待”死亡,面对死亡较多表现出的是恐惧,而非面对现实地接受。特别是古代的帝王追求长生不老达到偏执的地步,秦始皇作为一名雄心勃勃的封建君主,统一天下后不是施展雄才壮志,而是一心寻求长生不老之术。中国历代皇帝几乎没有不追求长生不老的,还有些皇帝吃丹药,却死于铅中毒。

我们每个人都要拥有正确的生死观,长寿未必可喜,死亡亦不足忧,生死仅仅是在不同时空转换。所谓“学生之道易,学死之道难。”学习如何面对死亡,学习死得自在、死得安详,这应该是我们人生中重要的一课。但是,一般世间凡夫临命终时,多难免挣扎、痛苦,对金钱、子孙恋恋不舍,终至死不瞑目。特别是在医院急救,四肢发抖,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半身不遂,手脚不听使唤;还遇上子孙不肖,身心憔悴,生不如死。总之,对于生命越执著,面对死亡时越痛苦。

我的父亲才六十多岁,嗜酒如命,二十年前患重病,医生叫他戒酒,他说:如果要戒酒,还不如要了我的命。于是,他依然带病坚持工作,活到现在依然悠哉乐哉。他对于生死之事看得比较淡然,他怕自己和母亲离世后,给女儿们添麻烦,仓促之间还得买墓地、打墓碑等等,于是,他自己在公墓里为老两口买了一块面朝铁轨和大山的地,今天早上我们就陪同他们去看地。

来到了公墓,青山上白雾缥缈,除了漫山遍野的坟墓外,几乎看不到什么活物,听不到什么声响,只是山谷里的火车经过这儿的时候,一阵阵轰隆声打破了山谷的寂静。父亲就站在山坡上选了一块自己看中的地方,这青山之上、绿林之中,火车时常经过,旅客可以望见,在这里还埋葬着我的祖先和长辈,即使长埋地下也不会寂寞。父亲在还算健康的时候,就为自己和母亲的身后之事做好了打算,这种对待死亡的态度是值得我们晚辈学习的。

小的时候总是害怕到墓地去,觉得这里阴森森的,同时,总觉得墓里住着的狐仙野鬼会出来,他们会喝人血、扒人皮,想想就恐怖。但是,现在每年都会在清明节、春节等节日的时候到墓地去。来到这里,我总是在想我们每个人终究是要死去的,又何必在意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受到的委屈、伤害、痛苦呢?又何必苦苦追寻什么名誉、地位、财富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到头来,只是一场梦而已。

有时突然从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还活着,觉得能够活着真的挺好的。我们真的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天意从来高难问,人生由命不由他。6月24日05时38分四川阿坝州茂县山体突发高位垮塌,造成118人失联。在清晨的时候,大家都还在睡梦中,做梦都想不到自己会被掩埋在山石之中。据报道有一家因为婴儿的啼哭,父母醒后发现灾情,得以逃离,虽然受伤了,但是,保住了性命。

意外的灾害时时刻刻就在我们身边,我们需要好好珍惜每天的生活,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该秉持着“不惧生死,向死而生”的态度来面对人生中遇到的一切。

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到来之际,各大高校开设的“死亡教育课”“生命教育课”引起广泛关注。写墓志铭、参观殡仪馆、旁观遗体火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包括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广州大学等在内的约20多所中国高校开设了死亡教育相关课程,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正视死亡、敬畏生命。(4月2日 中国新闻网)

针对青少年屡见不鲜的轻视生命、曲解死亡和恐惧死亡的现实状况,笔者认为高校死亡教育课的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是全民正视死亡、敬畏生命的重要一步。

近几年,大学生杀人或自杀案件可谓层出不穷,2015年北大学子吴谢宇将母亲杀害并在教职工宿舍内残忍分尸;2020年中北大学大二学生时某因被监考老师发现作弊,坠楼抢救无效死亡……少年时期因为好奇而尝试死亡的滋味,或者因为疏导不畅而留下心理阴影,青年时期因为轻视死亡而在遭遇挫折时选择自杀,或者因为漠视死亡而草菅人命,都是死亡教育缺失的表现。

因此,死亡教育课之于高校学生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健全心智,提升抗压能力,让他们站在生命终点重新反思和规划自己的人生,而且能学会尊重他人的生命,陪伴其所珍惜的人、所爱的人。

反思也是必然的——当我们痛恨于这些漠视他人生命的行为、惋惜于这些脆弱的心灵时,我们是否也想过,在他们的受教育过程中,外界是否像重视他们的成绩那样,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教会他们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正确地看待和对待死亡?

事实上,早在2019年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主任医师顾晋就曾建议全民开展死亡教育,让人们尊重死亡和生命。正是因为在传统教育中,死亡教育一直是避而不谈甚至是忌讳的话题,这就导致了儿童接受死亡教育的程度几乎是空白。很大一部分中国孩子是躲在大人的身后参加葬礼,问到身边亲人、朋友,哪怕是宠物的死亡,得到的解释也只会是“去了天堂”“睡着了”“去了远方,很久才能回来”。

这种小心翼翼、避重就轻、约定俗成的观念和行为是时候改变了。因为逃避的态度可能短时间内有效,但长时间死亡教育的缺失很有可能导致悲剧性后果。没有天生就懂得敬畏生命的孩子,用正确的方式开放地、诚实地讨论死亡,让孩子认知死亡和生命的关系,非常有必要。

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以目前20余所高校对死亡教育课的开展,相较于国内高校整体发展规模和在校大学生数量,这样的普及程度还远远不够。长远来看,中国开展死亡教育的理论方法和实践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高校死亡教育课仅仅是其中一步,引导公众摆脱固有观念,正视死亡,认识和体会到生命的可贵,我们仍然任重而道远。

无论是死亡的“日期”,还是身患重病,或是我们人生当中躲不过的所有的坏消息,只有看到它、面对它、甚至愿意谈论它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去对抗它、战胜它。向死而生,归根到底,需要对死亡有正确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生。


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到来之际,各大高校开设的“死亡教育课”“生命教育课”引起广泛关注。写墓志铭、参观殡仪馆、旁观遗体火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包括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广州大学等在内的约20多所中国高校开设了死亡教育相关课程,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正视死亡、敬畏生命。(4月2日 中国新闻网)针对青少年屡见不鲜的轻视生命、曲解死亡和恐惧死亡的现实状况,笔者认为高校死亡教育课的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是全民正视死亡、敬畏生命的重要一步。近几年,大学生杀人或自杀案件可谓层出不穷,2015年北大学子吴谢宇将母亲杀害并在教职工宿舍内残忍分尸;2020年中北大学大二学生时某因被监考老师发现作弊,坠楼抢救无效死亡……少年时期因为好奇而尝试死亡的滋味,或者因为疏导不畅而留下心理阴影,青年时期因为轻视死亡而在遭遇挫折时选择自杀,或者因为漠视死亡而草菅人命,都是死亡教育缺失的表现。因此,死亡教育课之于高校学生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健全心智,提升抗压能力,让他们站在生命终点重新反思和规划自己的人生,而且能学会尊重他人的生命,陪伴其所珍惜的人、所爱的人。反思也是必然的——当我们痛恨于这些漠视他人生命的行为、惋惜于这些脆弱的心灵时,我们是否也想过,在他们的受教育过程中,外界是否像重视他们的成绩那样,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教会他们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正确地看待和对待死亡?事实上,早在2019年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主任医师顾晋就曾建议全民开展死亡教育,让人们尊重死亡和生命。正是因为在传统教育中,死亡教育一直是避而不谈甚至是忌讳的话题,这就导致了儿童接受死亡教育的程度几乎是空白。很大一部分中国孩子是躲在大人的身后参加葬礼,问到身边亲人、朋友,哪怕是宠物的死亡,得到的解释也只会是“去了天堂”“睡着了”“去了远方,很久才能回来”。这种小心翼翼、避重就轻、约定俗成的观念和行为是时候改变了。因为逃避的态度可能短时间内有效,但长时间死亡教育的缺失很有可能导致悲剧性后果。没有天生就懂得敬畏生命的孩子,用正确的方式开放地、诚实地讨论死亡,让孩子认知死亡和生命的关系,非常有必要。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以目前20余所高校对死亡教育课的开展,相较于国内高校整体发展规模和在校大学生数量,这样的普及程度还远远不够。长远来看,中国开展死亡教育的理论方法和实践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高校死亡教育课仅仅是其中一步,引导公众摆脱固有观念,正视死亡,认识和体会到生命的可贵,我们仍然任重而道远。无论是死亡的“日期”,还是身患重病,或是我们人生当中躲不过的所有的坏消息,只有看到它、面对它、甚至愿意谈论它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去对抗它、战胜它。向死而生,归根到底,需要对死亡有正确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生。
又是一年春草绿,梨花风起正清明。 清明时节,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样清丽、明艳、灵动。 徜徉在无边的春色里,生命的萌动与勃发让人心生欢喜。而路上行人踏青扫墓,缅怀逝者、追忆先人,又让人对生命的消逝,充满遗憾。 燕子去了,有再回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绿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逝去的亲人,却再也无法相见了。 而终有一天,我们也将也这个世界告别,在天堂与逝去的亲人重聚。 正如作家布衣粗食所说: 人这一辈子,本来就是一场归途。 年年岁岁清明节,岁岁年年人不同。唯有好好活着,才是对先人最好的怀念,也是对晚辈最好的馈赠,才能让自己无惧归途。 01 好好活着,是对父母最好的慰藉。 “门后犹有教子棍,堂前再无唤儿声。” 第一次读到这句话,是在我班主任的朋友圈。我的班主任李老师年近六十,从中专毕业后就一直在乡村小学教书。村里人,很多父与子、母与女都是他的学生,他对学生宽严相济,慈爱有加,是德高望重的长者。 就是这样一位“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却在失去双亲后,孱弱得像个未成年的孩子。 人生最痛苦的,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 是呀,这一生,只要父母健在,自己就只是孩子,年纪再大,依然还可以在父母面前撒娇。 故乡的老屋,不管如何修修补补,只要父母健在,那里就是最温馨的家,柴火灶里做的饭菜,就是人间美味。 那些吱嘎作响、已经失去了原有颜色的老家具,无不承载着“生于斯、长于斯”的回忆,兄弟姐妹的手足情深从这里发端。每一次相聚,浓浓的亲情都为人注入了满满的动能,尔后,奔赴四方,打拼生活。 父母的心愿,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如若不然,那只要“平平安安,常回家看看”,也就足够了。 所以,好好活着,活出精彩,活得顺遂平安,就是对已故父母最好的祭奠。 如果足够幸运,父母尚在人间,不妨抽空回家,好好陪他们唠唠家常,吃吃饭,就是最好的礼物。 02 好好活着,是对挚爱最好的回应。 金庸先生的小说中,小龙女和杨过的爱情最为令人感慨:在“无情谷”的寂寞时光里,小龙女深入寒潭练功,用藤条、木头为自己搭建了小屋,养蜂为自己解毒,每日忙碌过后,便沉入了对杨过的思念和祈祷之中。比如,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十六年后,痴痴想念着彼此的杨过和小龙女终于得以团圆,时过境迁,他们的爱却从未走远。 小龙女和杨过的这段经历告诉人们: 心上有个人,即便孑然一身,也不会觉得孤单。好好活着,就是对挚爱最好的回应。 对于平凡无奇的“小人物”来说,一生中,能遇到一个挚爱的人,彼此深深爱过,人生便再无缺憾。哪怕余生没有爱人陪伴在侧,但那份情,足以回味一生。 谁都逃不过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再相爱的人,也终究有一个人会先走。那么,就让我们好好珍惜彼此陪伴的时光:能牵手的时候,别只是肩并着肩,能拥抱的时候,别再只是手拉着手。 和最爱的人,做最爱的事,尔后,用对方给予的爱,不断成就更优秀、更独立的自己;那么,当有一天,我们不得不和挚爱的人告别时,我们都能让爱人安心,让自己无惧。 03 好好活着,是对努力打拼的自己最高的奖赏。 余华的小说《活着》中,主人公福贵历经时代的创伤和个人命运的跌宕起伏,身边的至亲相继离世,苦难、鲜血、死亡,一次次将福贵推入痛苦的深渊。 然而,死去的人,已经死去,再多的哀婉、痛惜、不舍,都终将让位于生活。一日三餐四季,哪怕食不果腹,只要还有一口气,就都要想尽办法好好活下去。 所以,正如那书中的经典语录: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或许,在清明节这天,当我们祭奠先人的时候,更能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 那些逝去的先人们,他们也曾是为人儿女、为人夫妻、为人父母,他们肩上也扛过家庭的重任、扮演过不同的 社会 角色,他们也曾拼尽全力,想要成为家里遮风挡雨的那个人,成为能在 社会 上有一席之地的人。 然而,到头来,能够属于他们自己的,只有一副皮囊,一个躯壳。他们想要不辜负任何人,其实,说到底,是不辜负自己,来这世上走一遭。 所以,从这个清明开始,不要让生命背负过多的意义,潇洒做自己,才是最要紧的事情。 好好活着,让自己有能力去探寻这个世界、去感知这个世界的美好,当你成为了一个充满正能量、始终心怀美好的人,周围的人,便会从你身上,得到温暖,得到抚慰。 04 结束语: 人这一生,就是一段向死而生的旅途。 如同一位作家所说: “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 那么,在这段旅途中,愿我们足够幸运,能够遇到挚爱的人;愿望我们足够珍惜,珍惜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的血脉亲情;愿我们足够坦荡,爱我所爱,行我所行,在有限的生命里书写精彩的人生诗篇。 在这个清明节,点燃一炷馨香,遥祝天国的亲人,安息,祈愿活着的你我,安好。 岁月悠悠,我们且行且珍惜。 作者:如风轻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图片源自网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我和妻子(二婚)晚上同房 8岁... 我和妻子(二婚)晚上同房 8岁的儿子惊醒了 看到我们 我们继续着 这样对孩子有影响吗?不会有太大影响...
王家大院现在的所有者还是王家的... 王家大院现在的所有者还是王家的后人吗?我说的是山西灵石的王家大院...现在不知道是被收为国,还是仍为...
加代故事里面的郑哥是谁 加代故事里面的郑哥是谁 加代故事里的郑哥是**任家忠大扰**。任家忠,原名任家忠,一九六三年出生...
警犬巴万是怎么牺牲的 警犬巴万是怎么牺牲的一只几个月大的小马犬,跟着警车跑进了警队。凭借自己的本事混上“编制”的流浪狗。小...
张奚若几个子女 张奚若几个子女 3个。张奚若一共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分别是张文朴、张文逸,女儿是张文英。张奚若(...
白鹿有妹妹叫什么名字 白鹿有妹妹叫什么名字这个人物的妹妹叫白梦。白梦是白鹿的妹妹,也是一位年轻的女演员。虽然在娱乐圈的知名...
金豆银豆结婚了吗 金豆银豆结婚了吗结婚啦。知音2013年8月下半月版报道了,金豆,银豆不但活着,而且双双都能站立起来。...
马晓棠最终把全村桃子卖出去了吗 马晓棠最终把全村桃子卖出去了吗 马晓棠最终没有把全村桃子卖出去。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得知,马晓棠...
阿措耶千诺是宗教语言吗到底是什... 阿措耶千诺是宗教语言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阿措耶千诺是“阿措耶”:或作“阿嵯耶”,为梵文 Acarya...
地藏菩萨心咒 和地藏王菩萨灭罪... 地藏菩萨心咒 和地藏王菩萨灭罪真言 有什么不一样南无地藏王菩萨!地藏菩萨心咒是“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