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云南频道
王娴 程浩
夜幕低垂,云南丽江玉龙雪山褪去白日的巍峨苍茫,化作一片深邃的天幕背景。丽江地中海国际度假区阿美泽雪山营地内,前来参加雪山观星体验的游客络绎不绝。
作为国内最适合观星的城市之一,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是丽江观星的最佳时间。去年起,丽江市推出一批星空研学、星空营地、星空酒店、星空线路,为丽江观星之旅提供优质的选择。如今,“到丽江看流星雨”不仅成为“舍不得丽江”的新名片,也成为丽江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流量密码”。
“舍不得的丽江”如何成为游客心中的“恋恋不舍”?
答案藏在丽江对旅游市场分众化、个性化需求的精准回应里。观星游的走红,是丽江创新旅游玩法的一个缩影。

玉龙雪山下游客正在拍摄婚纱照。人民网 王娴摄
近年来,依托玉龙雪山景区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丽江持续加大优质旅游业态供给,一批带着鲜明“丽江印记”的旅游新产品相继推出,为游客带来了远超传统山水观光的多元体验。
这份用心,也化作了亮眼的“成绩单”:2024年,丽江接待国内外游客8064.3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1385.23亿元,旅游人均消费更是稳稳位居云南省首位。
成绩的背后,是丽江跳出“卖山水”的传统模式,构建起“以文化为核、多元融合、分层供给”的新业态发展模式,向“卖文化”“卖体验”转型的坚定步伐。
白天的丽江,是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游客登上观光小火车,便能一路向着玉龙雪山山谷腹地进发,窗外繁花似锦、牧场辽阔,壮美景色随着铁轨延伸不断铺展;走进听花谷,向日葵的明艳、薰衣草的浪漫、格桑花的灵动,与远处皑皑雪山相映成趣。
除了自然与休闲的碰撞,文化的浸润同样贯穿于游客的日间体验。在丽江古城景区内,东巴文字的神秘、瓦猫捏塑的憨趣、白沙壁画描摹的厚重——游客在亲身体验间,可以直观地触摸到纳西文化的深厚底蕴。
当夜幕降临,丽江古城红灯笼的倒影在潺潺流水中轻轻晃动,纳西族非遗手工艺品店、特色小吃摊、民谣酒吧次第亮起灯火,勾勒出古城夜晚的温柔轮廓。《丽江千古情》《丽水金沙》等经典演艺节目轮番上演,将夜晚的氛围推向高潮。

夜晚的丽江古城。人民网 吕仁能摄
“日、夜联动”的消费场景营造,不仅延长了丽江旅游价值链条,更实现了游客“白天游景、夜晚享趣”的全天候体验闭环。通过“文化+体验”模式让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实现文化输出与经济价值的双向赋能。
通过精准布局,丽江深入挖掘资源,拓展多元场景。如面向徒步爱好者打造的丽江茶马古道108KM徒步精品线路,不仅以“户外+旅游”“赛事+旅游”的模式吸引近2万名游客在此感受丽江山水与历史的交融,更让这条线路成为丽江的标志性户外IP。
针对旅居游客,当地以丽江古城、束河古镇、白沙古镇、泸沽湖片区为核心,发展乡村旅居、城镇旅居、度假旅居、医养旅居、养老旅居、文艺旅居、体育旅居7大旅居业态,并打造了高、中、低3个档次的旅游消费产品。无论是退休老人、年轻白领还是文艺创作者,都能在这里找到心之所向。

玉龙雪山下的旅居民宿。人民网 吕仁能摄
多元化的产品助推丽江生态旅游、康养度假、研学旅游、体育旅游、旅游营地等新业态不断提质升级,火爆“出圈”。通过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农业、体育、康养等产业的跨界赋能,丽江不断推出具有辨识度的新产品、新业态,让“舍不得丽江”不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游客亲身感受到的多元体验与深层眷恋。
这座被雪山与星空眷顾的城市,正以创新为笔、文化为墨,书写着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