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黑龙江频道
人民网哈尔滨11月25日电 (记者张齐)伊春市立足生态资源优势,积极推动特色民宿经济发展,将其作为促进森林生态康养旅游、带动乡村和林场振兴的重要举措,持续引导民宿产业向规范化、品牌化与特色化方向提升。
在统筹布局方面,注重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强化顶层设计,将民宿产业列为重点发展方向,成立专项工作专班,召开全市乡村(林场)民宿产业发展推进会和观摩交流会,出台《加快乡村(林场)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及配套奖励政策,为民宿设计、建设、运营提供政策与资金支持。突出规划引领,委托专业机构编制全市民宿产业整体规划,依托乡村(林场)资源环境特点,明确产业定位与试点发展方向,制定土地利用和建设规划,推动民宿建设提质升级。推进试点示范,自2022年起连续三年实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林场)示范创建工程,确定13个民宿产业发展试点,按照“一村一特色”整体打造,引入专业设计团队,前置运营规划,高标准建设一批精品民宿。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304家特色民宿,累计接待游客39.3万人次。
在精准施策方面,着力激发产业发展潜能。积极盘活闲置资源,全面摸排试点村(场)闲置房屋,建立动态信息库,采取“出租收益+合作开发”等模式,推动1702户闲置房屋得到有效利用。围绕“民宿+旅游+康养”发展路径,融合森林康养、中医药理疗等特色服务,完善配套设施,推行星级服务标准,打造集住宿、餐饮与康养于一体的深度体验模式。在政策层面,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推动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并将民宿纳入全市招商引资重点,积极对接知名民宿品牌和战略投资者,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目前,全市13个试点村(场)已与8家运营商签约合作。伊春还通过举办森林康养民宿交流大会、中医药产业研讨会及组织外出考察学习等方式,构建“论坛+考察+展会”多元化推广体系,持续提升“林都伊春·森林里的家”品牌影响力,先后获评“中国康养旅游目的地”“中国最佳全域旅游目的地”等称号。
在业态融合方面,不断拓展产业发展路径。丰富产品供给,依托本地资源,探索“民宿+文化”“民宿+节庆”“民宿+美食”等组合模式,利用采摘园、创意工坊等载体,引入亲子研学、户外课堂和农耕体验等内容,提供定制化餐饮服务。打造品牌矩阵,结合区域特色打造“北部边境亲子休闲区”“中部冰雪康养度假区”“南部稻香田园门户区”三大板块,形成差异化、互补发展的民宿品牌集群。目前,伊春已拥有国家级甲级、乙级旅游民宿各1家,省级五星级民宿5家、四星级民宿4家,逐步建成风格多样、结构完善、品质优良的星级旅游民宿集群。促进群众增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入股+分红”“租赁+转让”“企业+村集体+职工”等合作模式,调动村民和林业职工参与积极性,有效拓宽就业与增收渠道,实现生态保护、经济发展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