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苏州园林,大家会用什么词语形容它的美?在叶圣陶的笔下,苏州园林的美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眼下,正值江苏中小学生的秋假,不少学生循着文字的指引走进苏州园林,开启了一场“行走式阅读”。
总台记者 秦睿迪:你对苏州园林的印象始于何处?翻开八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这篇《苏州园林》一字一句揭秘园林“如在画图中”背后的匠心巧思。

苏州园林的“图画感”凝结在园内无处不在的造景艺术中。漏窗、门洞、亭台轩榭,无不是匠人精心设计的“取景框”。在苏州园林里,每一扇花窗都定格着不一样的美景:一片枫、一株竹、一池碧水,让游人不论驻足何处,都能与一幅“完美的图画”不期而遇。

学生 易子清:我在之前读《苏州园林》的时候,常常都是幻想着那个苏州园林它是怎么样的,比如说亭台轩榭的整体布局,花草树木的映衬等这些细节。来这里之后,真正地看到了比书本上更深一层的东西。

学生 李沐潼:我们是从外地专门过来的,也感受到了课文里讲述的苏州园林那些美景,近景远景的层次美,假山池沼的结构美。

苏州市留园管理处园林管理科科长 郑期栋:欲扬先抑,它用狭长的走廊,配合着一些花窗、空窗的造型,然后逐步把园林最好的景致打开,而不是一下子一览无余的,这是它与众不同的地方。

总台记者 秦睿迪:苏州园林的“图画感”,更藏在夜晚的光影流动里。在拙政园的夜游中,看自己的身影与文徵明手植紫藤投影在墙面同框,听昆曲《牡丹亭》的婉转曲调传来,“人在画中游”的意境已然不言而喻。

学生 郑淇月:课本上它比较书面化,但是如果你走进这里面,就感觉身临其境。

如今,游览园林的角度变得更加多元。从“身在画中”到“游在画中”,苏州园林的“图画感”深入人心。目前,通过高精度数字化采集与VR、AI等多项技术结合,这幅流动的画卷正在被转化为数字档案,并在虚拟空间中拓展出更加可感、可游的立体世界。

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合作交流处处长 朱海俊:今年以来,从1到10月份,客流量较去年同期相比据统计增长了10%左右。在服务于遗产保护的同时,我们也在推进转化成游客可以体验到的一些内容,我们也在把一些人工智能AI技术,加载到我们游客服务导览的一些设施设备上面去。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