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温峥嵘,那我是谁?”近日,演员温峥嵘怒斥AI(人工智能)仿冒者的言论冲上热搜,揭开了AI技术被滥用的冰山一角。
这类AI合成的虚假视频正成为不法商家引流带货的工具,甚至暗藏诈骗风险。20日,记者了解到,目前厦门市反诈中心公众号已接入“美亚鉴真平台”,今后市民既可以通过细节观察甄别破绽,也能借助官方鉴真平台筑牢防线。
同时,警方也提醒市民提高警惕,不轻信任何“名人效应”,共同抵御AI仿冒带来的消费与安全风险。
就在温峥嵘维权同时,央视《每周质量报告》也曝光了“AI仿冒名人营销乱象”:北京协和医院于康教授“被代言”减肥食谱,央视主持人李梓萌“被出镜”推销鱼油,这些看似真实的名人推荐,实则是不法商家利用AI技术伪造的营销陷阱。
“刷到李梓萌推荐的鱼油,想着是央视主持人应该靠谱。本来想下几单,后来家人提醒才知道是AI合成的。”家住思明区的张女士说,虽然东西也没多贵,但总觉得被忽悠了,心里很不舒服。
“不法商家正是利用公众对名人的信任,通过AI换脸、拟声技术生成虚假视频,在短视频平台和直播中引流带货。甚至,还有人利用AI技术进行诈骗。”厦门市反诈中心民警介绍。
如何识别AI仿冒视频?
肉眼识别+官方鉴真
为何AI仿冒内容如此难以识别?民警解释说,当前AI换脸、文生视频技术已十分成熟,仅需几张名人照片、一段文案,不到30秒就能生成“以假乱真”的视频,部分工具还支持“隐藏AI生成标识”功能,很难分辨真假。但仔细观察仍能发现端倪:“这类视频大多使用虚拟背景,人物表情略显僵硬,说话时嘴唇与声音的同步度可能存在偏差。”民警解读说。
针对这一乱象,除了肉眼甄别技巧,市民还能借助官方“鉴真”平台。
鉴真平台效果怎么样?
测试AI视频被认定超90%是伪造
20日,记者对该平台进行了测试:登录后”位置,或输入视频链接均可。上传成功后,系统会从画面合成痕迹、声音匹配度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生成包含“AI生成概率”“可疑特征”的鉴别报告。记者测试了几条不同的AI视频,均得到了90%以上的“伪造概率”提示。不过,记者留意到,当AI合成的视频被人工选取较短片段(如2-3秒)经过再次剪辑、加工后,平台显示的真实概率在95%以上。
平台技术人员解读称,编辑工具在处理图像时,会进行重编码、压缩等操作,容易抹除图像中那些用于判别是否为伪造的关键特征,进而对检测算法的判断产生干扰。就AI检测技术而言,现阶段尚无法实现100%的精准检测。“这就导致存在运用相同伪造方法生成的数据,有少量会被误判为真实;反之,真实样本也可能被错误判定为伪造的可能性,”该技术人员还提到,当下AI伪造技术更新迭代极为迅速,随着新伪造方法的不断涌现,检测算法对这些新方法伪造数据的鉴别准确率也会相应降低。为有效应对这一挑战,“美亚鉴真平台”开发方(国投智能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其技术部门正在加快版本迭代速度,对检测算法进行深度优化与完善,以提供更为精准、可靠的检测服务。
提醒
美亚鉴真平台这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