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
网联中国融媒体工作室
沂蒙山余脉向南
绵延为“八百里马陵”
沂河沭河由鲁入苏也向南
山水一脉汇于江苏新沂
她的故事说来话长
可以远溯5000年前
这里还有——
江苏最为壮观的丹霞地貌
骆马湖秋水含情
窑湾古镇吹来运河的风
新沂,心仪
来了就知道

“第一江山”
马陵山不高
却堪称奇山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
多次驾幸此地
御封“第一江山”

一奇深山藏古道
孙膑当年退兵减灶之计
为马陵古道平添神秘
从山门步入
沿着苔痕浸绿的石阶上行
走一个多小时
在马陵驿踏上古道
道宽约两米
一路红石砂岩
时有溪水潺潺
偶见松鼠跳跃
沿途设有九处孙庞智斗场景
这段450米的古道
在“万箭齐射”雕塑结束
而古道全长50余公里
地跨苏鲁两省三县

二奇造化钟神秀
入山探秘
古木奇石不绝
丹霞赤壁俯拾皆是
亦有五峰奔腾七湖秀美
够胆的话
就去挑战316米长的栈桥
低头深谷瀑布
举目橙红橘绿

三奇文明交汇点
马陵山西麓南端
坐落着花厅遗址
它的发现说是石破天惊不为过
此间出土的文物
有大汶口文化的陶鼎、陶豆
也有良渚文化的玉琮、玉锥
这是南北文明的一次罕见相遇
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两合”现象

作为对远古文明的致敬
而今的花厅部落
营造先民的村落及生活
借助地势种出梯田花海
侧面观之犹如蝴蝶展翅
房车营地迎来四海宾朋
野餐场上飞出笑语欢声
白天观山景
夜晚看星星
不知不觉中写就了
古与今的对话
人与自然的新篇

运河明珠
千年运河百道湾
黄金分割在窑湾
到新沂
窑湾古镇是热门打卡地

沿着西大街漫步
两旁是保存完好的旧时店铺
斑驳的木门后
或许曾是一家
声名远播的钱庄或当铺
清代的吴家大院现存四进
前高后低
走进深宅触摸闽商巨贾的气派
出门上迈感受“步步高升”

周遭空气里飘来醇厚的酱香
那是赵信隆酱园店的味道
晒足180天的传统
是非遗老师傅的教导
一个个盖着斗笠的酱缸
见证着时光的静好

转过街角
中宁街粮仓文艺广场焕然一新
昔日的粮仓变身茶仓书仓咖啡仓
捧一杯清茶或咖啡
到古戏台前落座
看《巾帼英雄梁红玉》实景演绎
战旗翻卷间
兵器碰撞的脆响与观众喝彩声
一同在暮色里消散

当最后一抹天光消失
古镇便被一盏盏灯笼点亮
“夜猫子集”热闹开场
各色摊位一字摆上
买卖吆喝此起彼伏
但听词里唱得好
“梆打三更满街灯
恭候宾客脚步声
四更五更买卖盛
十里能闻市潮声”
若是来得巧
还能邂逅一场震撼的打铁花
铁水被奋力泼向夜空
瞬间化作万千星光洒落

烟火滋味
一山一水一古镇
现代滨水花园城
水是新沂的灵魂
除了沂河沭河大运河
江苏境内第四大淡水湖骆马湖
便是其城市名片中水的代表
既是南水北调东线的重要节点
也是鱼虾肥美的“生态宝库”

你可以到骆马湖畔
品尝一桌湖鱼宴
主打一个“鲜”字
尤其是一道鱼头汤
熬煮得奶白浓香
无怪乎当地人常说
“家有万贯不如鱼汤泡饭”

更不可错过的是窑湾船菜
它是漕运文化的遗产
原料同样来自骆马湖的时鲜
特点在于一个“融”字
有鲁菜的鲜咸脆嫩
徽菜的酱香柔和
川菜的酸麻辛辣
也有淮扬菜的清淡温润

好菜岂能无酒
源自名医李时珍配制的绿豆烧
酒味醇和兼有草药清香
流传到国外
被称为“中国的白兰地”

大餐之外也有小食
清晨喝一碗
麻香四溢的鸡丝辫子辣汤
顿觉浑身暖洋洋
街头巷尾的卷朝牌
卷上捆蹄切片
地道风味一秒拉满

山骨水魄
南花北木
人文交融
她的魅力由内而外
如此美境,能不心仪?


来源|人民网
总策划|赵强
总监制|唐维红 张玉珂
监制|周贺 李娜 汪峥嵘 徐冬儿 刘云 吴纪攀
统筹|唐嘉艺 刘开阳
文案|鞠峰
摄影|吴磊 何小清 陆猛 鞠峰
出品|人民网网联中国融媒体工作室
支持|新沂市委宣传部 新沂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