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孙远明
11月19日上午,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发布通告,宣布自2025年12月1日起,灵隐飞来峰景区(含灵隐寺、永福寺、韬光寺)将免票开放,游客可通过线上预约方式进入景区。
这一调整意味着游客无需再支付灵隐飞来峰景区45元门票和灵隐寺30元香花券,合计75元的费用将全部取消。
消息一经发布,引发广泛讨论。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二十多年前杭州将西湖“还景于民”,开全国5A级景区免费开放先河的举措。此次灵隐飞来峰景区官宣取消门票,无疑又是一次标志性事件,既是当地推出的一大惠民举措,也为文化遗产公共属性的回归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灵隐寺和飞来峰是杭州知名的旅游地标和文化瑰宝,远近闻名。前者作为中国十大古刹之一,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香火鼎盛,是杭州重要的佛教文化圣地。后者的造像是中国江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石窟造像群,是10-13世纪中国石窟艺术的高峰之作。二者同属于世界文化遗产西湖文化景观的重要构成要素。如今取消门票,将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进一步深度融合,有望让更多普通百姓无需顾虑成本,即可感受“东南佛国”文化遗产的魅力,这对于提升景区知名度、名誉度,丰富市民游客体验感都有益处。从网友的热烈反应来看,这一举措深得民心。
此举也彰显出杭州的魄力和格局。据了解,灵隐飞来峰景区是杭州西湖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年客流量超千万人次。在门票收入可观的背景下,当地主动放下门票经济“小算盘”,拥抱全域旅游大市场,尽显“舍小利谋远利”的发展智慧。
旅游是综合性产业,背后关联着“吃住行游购娱”,西湖免票后收入不降反增的案例已经充分证明,旅游发展的要义是“聚人气”。如今,灵隐飞来峰景区放弃单一门票收入,换来的将是客流红利的持续释放,本地市民的高频游览、外地游客的停留延长,无疑将带动景区“二销”及周边酒店、餐饮、购物等产业发展,实现全域旅游产业链的增长。这也代表着景区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提质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灵隐飞来峰景区的此次免票,并不是“开放了之”,而是配合着详细的“精细化管理”政策,可见经过了多重考量。为确保游览体验和文物保护,景区将实行线上实名预约制,至少提前1天预约,每日设有限额:工作日3.5万人、双休日5万人、节假日6.5万人,约满即止。这种“实名预约、分时浏览”的方式,兼顾到景区的承载能力、文物的保护、游客的体验,实现了开放和保护的共赢。
当然,目前的政策并不代表就能一劳永逸,免票开放后,景区仍面临严峻的考验,需要一套更加完备周全的统筹管理措施,来应对庞大人流带来的变数和未知。只有如此,才能既保障文化遗产的安全存续,又让免票的惠民价值真正长久落地。
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更承载一个地方的人文精神和城市记忆。灵隐飞来峰景区的免票,在舍与得中找到平衡,让“诗与远方”触手可及,让文化遗产飞入寻常百姓家,具有示范意义,也让我们看到了路径的可行性。
放眼来看,我国有着五千年灿烂辉煌的历史,各地各类文化遗产极为丰富。期待更多地方能够以此为例,打破门票壁垒,让文化遗产成为全民共享的公共福利,发挥出它更好的社会效益,这也是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应有之义。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