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越山向海踏千澜|宁夏青铜峡:千年古渠润塞上 何以中国·越山向海踏千澜|宁夏青铜峡:千年古渠润塞上
创始人
2025-11-19 17:00:51
0

本文转自:人民网-宁夏频道

人民网银川11月19日电(记者李甜甜)11月19日,“何以中国·越山向海踏千澜”网络主题采风活动采访团来到宁夏吴忠青铜峡市,领略千年古渠润塞上的魅力。

“天下黄河富宁夏,塞上明珠青铜峡。”这句流传千年的民谚,精准道出了青铜峡在宁夏平原引黄灌溉史上的独特地位。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的青铜峡,地处贺兰山下、黄河岸边,作为宁夏引黄古灌区的核心区域,是“塞上江南”名副其实的发源地,也是理解黄河与宁夏关系的一把钥匙。

青铜峡,是黄河上游最后一个峡谷。黄河水流经此地,一泻千里,造就了十里长峡。夕阳西下时,霞光与河水相互辉映,在峭壁上呈现出一片青铜之色,此地因此得名青铜峡。


采访团合影。人民网记者 周航摄

自秦汉时期起,先民们就在青铜峡谷凿渠引水,开创了波澜壮阔的引黄灌溉史。在宁夏现存历史超过百年的14条古渠中,青铜峡境内就分布着12条,其中秦渠、汉渠、唐徕渠等10条著名古渠皆发端于此。这些古老的渠道如同大地的血脉,将黄河的恩泽输送至平原的每个角落,使青铜峡赢得了“九渠之首”的美誉。

九曲黄河穿峡越谷,一经青铜峡水利枢纽奔涌而出,便拉开了“塞上江南”的宏伟帷幕。两千多年的灌溉实践,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水利遗产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无坝引水、激河浚渠、埽工护岸等独特的工程技术,在千百年的持续运行中展现出惊人的智慧。

这些古老的智慧结晶,至今仍在影响着现代水利工程的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流传千年的“草土围堰”技术,包含散草、捆柴、卷埽三种做法,用于堵口截流,这项传统技艺直至20世纪60年代仍在青铜峡水利枢纽的截流和围堰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古代水利技术现代应用的典范。

这些古老的渠道不仅是水利工程的奇迹,更是中华农耕文明的活化石。在青铜峡,古老的秦渠依然奔流不息,汉渠的流水声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唐徕渠的波光中倒映着历史的变迁。这些古渠不仅滋养了万顷良田,更孕育了独特的灌溉文化。

如今的青铜峡黄河大峡谷,不仅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更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核心区。在这里,雄伟的现代拦河大坝与古老的渠首工程相映成趣,见证着从传统灌溉到现代水利的历史跨越。

古灌区的智慧在今天得到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宁夏吴忠市在新时代肩负起新的使命。这里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通过现代化节水技术改造传统灌区,全市万元GDP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35%,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02。这些成绩,让古老的灌区焕发出新的生机。同时,通过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扎实做好水土保持工作,让这片古老的土地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从青铜峡引出的条条古渠,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洗礼,至今仍在默默滋养着这片土地。它们不仅是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更是中华民族治水智慧的生动体现。在这片被黄河水滋养的土地上,古老的灌溉文明正在续写着新的传奇,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着宝贵的“宁夏经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文旅快评丨灵隐飞来峰取消门票,...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孙远明11月19日上午,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发布通告,宣布自2025年12月1...
可灵AI三季度营收超3亿元 每经北京11月19日电(记者王郁彪) 快手(01024.HK)公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今年第三...
青春华章|人民网评:“天津之心... 任一迪2025年6月,336.9米高的“天津之心”在天津环球金融中心揭牌开放,作为华北首个300米以...
智元机器人自研灵渠OS 计划今... 观点网讯:11月19日,据市场消息,智元机器人CMO邱恒近日表示,公司自主研发了机器人操作系统“灵渠...
何以中国·越山向海踏千澜|宁夏... 本文转自:人民网-宁夏频道人民网银川11月19日电(记者李甜甜)11月19日,“何以中国·越山向海踏...
台媒关注:《没出息》创作人又出... 【环球网报道】据台湾今日新闻网11月18日报道,民进党籍民意代表王世坚在担任台北市民意代表时的质询内...
12月1日起,杭州官宣取消灵隐... 11月19日,中国蓝新闻记者从杭州西湖景区官方账号了解到,自2025年12月1日起,灵隐飞来峰景区(...
用AI生成封面,新西兰知名作家... 来源:环球时报 新西兰国家广播电台18日报道称,因在封面设计中使用了人工智能(AI)技术,新西兰两位...
科思股份涨7.98%,开源证券... 今日科思股份(300856)涨7.98%,收盘报15.29元。 2025年9月3日,开源证券研究员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