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重庆市客轮公司主办的“小渡一夏·像重庆人那样过夏天”摄影展在磁器口特钢渡口举行,一幅幅定格山城烟火与江岸光影的作品,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前往参观。上游新闻记者了解到,如今重庆轮渡已形成“一环三线”格局,未来将持续开发系列主题路线,让“小渡”成为体验重庆人文、连接城市情感的全新文化品牌。

市民和游客在观看摄影展。
8日上午11时,摄影展颁奖仪式在“交运满江红”上拉开帷幕,现场表彰了用镜头捕捉城市灵魂的创作者们。获奖的自由摄影师黄祖伟从事摄影13年了,长期坚持拍摄重庆的风景。“我很早就关注两江小渡了,它带给了我很多创作灵感。”黄祖伟说,他会一直拍摄下去,让更多人了解重庆,爱上重庆。

观看摄影展。
随后,五十余位摄影师、文化学者与城市大人登上嘉陵小渡,开启Riverwalk城市漫游活动,大家乘坐“小渡”抵达磁器口特钢渡口观看主题摄影展。一张张照片中定格的热烈夏日,与现场拂过的飒爽江风,仿佛完成了一场跨越季节的时空对话。参与者从沿江步道深入磁器口古镇、川外旧日长轨等地,开展了一场有温度的“人文考古”。

摄影展作品。
轮渡曾是重庆人过江的重要交通方式。但如今,它早已从单纯的过江交通工具演变为江上独具重庆文化特色与态度的精神空间。重庆升级打造的“小渡”,在满足通勤之外,更多承载了旅游消费的新需求,让其成为江面上移动的人文空间。
“举办本次活动,正是希望通过沉浸式的行走与体验,让公众重新发现‘小渡’独特的人文风景。”重庆市客轮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已经开展了三次Riverwalk活动。希望通过这样的探索,将分散的人文景点编织成一张有情感、有故事的网络,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一个深度理解重庆的新视角。

游客乘坐嘉陵小渡到渡口观展游览。
如今,“小渡”不只是横越江面的交通载体,更是重庆这座山水之城独有的文化符号与情感纽带。它见证了码头的兴衰、街巷的变迁,承载着重庆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坚韧与智慧。如今,重庆轮渡已形成“一环三线”格局,洪崖洞/朝天门—江北嘴—弹子石、洪崖洞—大竹林—磁器口、洪崖洞—九龙渡口、洪崖洞—广阳岛四条航线,连通起两江四岸。未来将持续开发系列主题路线,让“小渡”成为体验重庆人文、连接城市情感的全新文化品牌。
上游新闻记者 黎静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