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演员温峥嵘遭遇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又深感无力的怪事:超过30个网络直播间,竟同时盗用她的AI合成形象进行带货。这些虚拟的“她”身着红衣推销颈膜,披上白衣推广面霜,话术千篇一律,画面却漏洞百出——口型与声音错位,表情僵硬不自然。更令人震惊的是,利用她过往的直播素材,仅需十分钟就能生成这样一场虚假直播,成本甚至不足千元。部分直播间还移花接木,将刘涛、戚薇等其他明星的活动片段剪辑成“站台”画面,口型与台词完全对不上,这无疑是对消费者公然的欺骗。
面对如此猖獗的盗用,维权之路却步履维艰。温峥嵘本人曾亲临假直播间的评论区质问:“你是温峥嵘,那我是谁?”结果瞬间被对方拉黑。她无奈地表示,“我很难证明我是我”,这种身份倒置的荒诞剧,折射出技术被滥用的深层困境。明星维权尚且如此困难,普通消费者又该如何在虚拟与现实的交错中辨别真伪,守护自己的权益?据业内人士透露,此类单场假直播的收益可达百万元级别,而违规账号被封禁后,往往能迅速“复活”,背后的利益链条亟待斩断。
整治此类乱象已刻不容缓。这需要监管部门重拳出击,大幅提高违法成本,让投机者付出沉重代价;直播平台也必须承担起主体责任,通过更先进的技术手段强化审核,及时识别并封禁虚假内容;同时,广大用户也需擦亮眼睛,对过于完美的“明星代言”保持警惕,培养理性消费的习惯。唯有社会各方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净化网络空间,让直播行业回归诚信与健康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