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朗玛“39AI医生”展区内,一款能“把脉问诊”的AI医生成了人气焦点。不少市民驻足排队,争相体验“39AI医生”的智能诊疗服务。
“我最近有点流鼻涕,打喷嚏,是不是感冒了?”市民黄先生在语音交互界面前试探性提出症状。AI医生迅速回应,连续提出多个专业问题:“流鼻涕持续多久?有没有伴随鼻痒?症状在什么情况下加重?”短短三轮对话后,系统生成了一份结构化诊断报告,不仅列出疑似诊断,还提示并发症风险和建议用药方案。
“‘39AI医生’并非简单生成应答,而是依托朗玛信息旗下互联网医疗业务二十多年所积累的高质量医疗健康领域结构化数据,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深度学习算法,通过大模型训练融合全人类的医学知识成果,形成‘39AI医生大脑’。”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公关部黄燕介绍,该产品是国内首个通过国家备案的医学大模型,所有问答均严格遵循国家医学指南和专家共识。
目前,“39AI医生”已开发疾病诊断、病例深度分析、医生笔记、医学咨询和语音快速问诊五大功能模块,支持多语态识别,可广泛应用于基层医疗机构和等级医院,覆盖辅助诊断、健康咨询与健康管理等多类场景,助力提升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同时,该模型也通过C端产品为公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
更值得关注的是,“39AI医生”不仅是一款展示产品,更是深入基层医疗的“超级助手”。截至目前,贵州省内已有31家贵阳市公立医院和近10家头部民营医疗机构投入使用,覆盖全市18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免费提供辅助诊断服务。基层医生账号已开通1651个,累计完成咨询及问诊43万余次。
“以前遇到复杂病例心里没底,现在AI几秒钟就能梳理出关键问题链,连并发症风险都会提示。”一位基层医生这样评价。
“AI医生并非要取代医生,而是做医生的‘连接器’和‘放大器’。”黄燕强调道,系统可为医生提供诊断建议、用药方案和深度分析,但最终决定权仍在医生手中。目前诊断结果的医生采用率高达92%,有效降低了误诊风险。
展会现场市民还可体验面向家庭用户的电视端应用。通过与广电网络合作,用户可通过电视终端与AI医生进行一对一健康咨询,该功能特别适用于慢性病管理和体检报告解读。
“虽然不会用它完全替代医生,但它能帮我更高效地梳理健康问题,缓解健康焦虑。”从事大健康产业的市民王天辰在体验后表示,“专业医疗AI与健康管理结合将是未来趋势,这种技术能为产品研发和健康服务提供更科学的支撑。”
“在行业内,我们的‘39AI医生’就是最好的。”黄燕骄傲地说道,在8月28日举行的第二十二届中国脑血管病论坛人机诊疗竞赛中,“39AI全科医生”大模型与人类医生及其他AI系统同台竞技。面对复杂病例,它仅用5秒就生成了涵盖用药、手术和康复的完整方案,最终荣获“最佳治疗方案奖”。
如今,随着“39AI医生”在基层医疗机构中的广泛推广,人工智能正逐渐成为医生可靠的“第二大脑”,也让老百姓通过手机、电视、电脑等多种终端便捷享受专业医疗健康服务逐渐成为现实。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娟
编辑 罗昌
二审 杨唯
三审 胡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