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里的成语写三个
创始人
2025-07-13 21:15:06
0次
《山海经》里的成语写三个写三个〈山海经〉里的成语要快哦!
词目补天浴日
发音bǔtiānyùrì
释义这是指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和羲和给太阳洗澡两个神话故事。后用来比喻人有战胜自然的能力。也形容伟大的功业。
出处《淮南子·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又《山海经·大荒南经》:“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
示例反听刘隗刁协之徒,窃弄威柄,将我~之功,弃而不录,思之不能无怨也。(明·朱鼎《玉镜合记·新亭流涕》)
词目精卫填海
发音jīngwèitiánhǎi
释义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出处《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示例治理改造大自然,要有~的顽强精神。
词目鸾飞凤舞
发音luánfēifèngwǔ
释义形容祥瑞和平的环境。
出处《山海经·海内经》:“有鸾鸟自歌,凤鸟自舞……见则天下和。”
示例况兰亭定武,更宣和书谱,老笔霜花艳吐,写得~。(清·吴梅《霜厓曲录·北越调斗鹌鹑·黄蔷薇》)
鸾歌凤舞
发音luángēfèngwǔ
释义比喻美妙的歌舞。
出处《山海经·大荒南经》:“爰有歌舞之鸟,鸾鸟自歌,凤鸟自舞。”
示例
词目猛志常在
发音měngzhìchángzài
释义比喻雄心壮志,至死不变。
出处晋·陶潜《读山海经》诗:“刑天舞于戚,猛志固常在。”
示例
词目人心不足蛇吞象
发音rénxīnbùzúshétūnxiàng
释义比喻人贪心不足,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样。
出处《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战国楚·屈原《天问》:“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示例罗洪宪诗:“~,世事到头螳捕蝉。”(清·翟灏《通俗编·禽鱼》)
词目蛇欲吞象
发音shéyùtūnxiàng
释义蛇想吞下大象。比喻贪欲极大。
出处《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战国楚·屈原《天问》:“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