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淘婴幼儿用品、药品成为了奶爸、奶妈们最热衷的事情之一,大家觉得外国货总是安全的、无公害的,宝宝用了才放心。吸手指,咬指甲是奶爸、奶妈们头疼的事情,网上有一款“宝宝shou指水”被广为推荐,据笔者在美国FDA官网上了解,其主要成分 蔗糖醋酸盐, 不是药品,仅用作食品添加剂,国内也未应用。海淘药品真的安全吗?药品不同于其他商品,用好了可以治病救人,用错了不仅贻误病情,更有可能夺人性命。使用海淘儿童药品可能存在如下隐患:
1.说明书看不懂
海淘的婴幼儿用品、药品上往往只有销售国的通用语言版,这些对很多家长来说犹如天书,这就为合理用药造成了困难,家长们对药品成分、适应症、适用人群、疗效等各方面都不了解,而对于肝肾功能尚不完全、解毒能力差的宝宝们,在用药剂量上的差别也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产生。如一种海淘退烧药Pamol,其成分为对乙酰氨基酚,如果对该成分不了解,同时服用了国产的含对乙酰氨基酚的退热药,可能因对乙酰氨基酚的过量使用对宝宝肝脏造成损害。妈妈们在使用其他妈妈推荐的海淘药品时,由于不了解这些药品的说明书,可能在孩子生病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给孩子同时用了好几种具有相同成分的药,造成重复用药,实则适得其反,加重了孩子的身体负担。
2.存储不当易变质
药品或保健品对运输和保存条件是有比较严格的要求的,有些需要冷藏,有些需要避光,有些要防潮、防虫、防鼠,而且外用药与口服药也要分开存放。但是海淘药品的运输往往通过常规的海运、空运漂洋过海抵达家长手中,而这些物流系统的储存运输条件往往是非药品专业配送,某些药品需要适宜的温度或运输环境,而普通快递行业却无法保证,特别是夏天,海关人员表示货运集装箱能达到四五十度,这对许多药品的药用价值来说是毁灭性的,而送到妈妈手中的进口药物是否还有神奇的疗效,也值得商榷了。
3.出现问题维权难
药品管理法明确规定,药品进口,须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审查,经审查确认符合质量标准、安全有效的,方可批准进口,并发给进口药品注册证书。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药品,按假药论处。海外代购的药物,由于往往未经相关部门的审批,在法规上应按假药论属,因此不受国内消费者权益法等法律保护。同时西方人与亚洲人因体质的不同,在用药剂量、方法和疗程上有着重大的区别,部分药品若无相关临床实验数据验证,服用后一旦发生不良反应,是无法在国内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亲自去药品产地控诉又太难,这也是代购药物的隐患之一。
儿童吸吮手指多见于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不仅影响儿童的身体 健康 ,同时也是儿童内心紧张、压抑、忧虑、自卑感、敌对感的情绪表现。发现宝宝吸吮手指,我们可以这样做:
总而言之,小儿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且尚未发育成熟,抵抗力低,因此给孩子用药必须谨慎,尤其海淘药品,需详细阅读说明书,了解药品的成分、适应症、注意事项等事宜后再给药。家长在对小儿用药时切忌掉以轻心,以免因用药不当给孩子带来不可修复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