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贵州频道
深秋的黔西南州兴义市乌沙镇普梯村,层林尽染。茶马古道的青石板上,马蹄踏出的凹痕依旧清晰;山脚下,南昆铁路如一条银色绸带,向天际线舒展。
当铁轨上的火车鸣笛掠过山间,72岁的郭成付仔细穿戴好衣帽,缓步走出家门——他要专程乘坐儿子的比亚迪轿车,前往兴义南站,看一看黔西南境内的首座高铁站。
11月28日,抵达黔西南州州府的首条高铁——盘兴高铁即将开通运营。在郭成付心中,从茶马古道的泥泞到高铁站的敞亮,这条路串联着几代人跨越百年的交通记忆。

黔西南境内的茶马古道之一。刘朝富摄
马帮铃响:青石板上的生存之路
“当年我爷爷、父亲那辈人赶马帮,从兴义到昆明,走茶马古道得20多天。”郭成付的声音裹着岁月的沙哑,作为黔西南最后一批亲历过马帮岁月的赶马人,他的童年记忆里,满是清脆的马蹄声与铜铃声。
如今郭家老宅里,仍珍藏着当年马帮用过的木马鞍架和木制酒桶。鞍架三角犄角处,被棕叶麻绳磨得油光发亮;酒桶外壁的桐油历经风霜,依旧泛着温润的光泽,静静诉说着当年的奔波。

郭成付展示他跑商时留下的酒桶。唐波摄
自唐代起,茶马古道便是中国西南与西北地区以马帮为核心运力的商品贸易要道,更是承载西南各民族经济文化交融的重要纽带。20世纪40年代,除324国道外,黔西南几乎没有一条成形的公路,茶马古道仍是当地物资进出的“生命线”。
郭成付至今记得,儿时在古道旁砍柴,常能听见远处传来的马铃铛声,那是外地客商或是本地过客,正沿着这条险路艰难前行。
“我年轻时也跟着马帮,沿茶马古道去云南富源十八连山镇赶集,卖些自家酿的酒、种的粮食。”郭成付的回忆里满是艰辛,“可一遇暴雨天,马队里就常有人受伤。路滑摔跤、山体滑坡堵路,都是常事。”他说,村里老人曾讲过,有商人为护住驮着盐巴的马,甚至摔断了腿——“那时候盐比金子还金贵,一匹马驮两袋盐,够一个村子吃上半年。”马帮最怕的不是山路险峻,而是“货到半路断了路”:山洪冲毁古道是常事,有时等路通了,驮运的货物早就馊了。
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郭成付才第一次见到汽车。“那四个轮子的铁家伙,跑起来比马快十倍,我们都围着看,不敢信它能爬上山。”后来,公路越修越通,马帮渐渐散了。家里的马被卖掉那天,郭成付把马鞍架和酒桶仔细收了起来。“老辈人说,路通了是福,但不能忘本——咱们是踩着古道的石头活下来的。”
车轮滚滚:柏油路上的致富之门
郭成付的堂弟郭成林,是改革开放后村里较早跑客运的司机。1996年,他贷款买了辆二手客车,办齐客运手续后,就跑起了兴义到普梯的线路。车厢里拉着的,是往返的乡亲,也载着村里要卖的农产品和乡亲们急需的生活用品。
“那时候兴义到普梯要近两小时,村里没通公路,全是泥路,一遇雨天就成了‘断头路’,根本出不了村。”郭成林记得,每次雨天进村,沿线村民都会提前备好煤灰、绳索,赶来帮他推车、填坑。“大伙浑身是泥,却个个劲头十足。”靠着乡亲们的相帮,他总能把客和货平安送到地方。

郭成林(左二)带领村民发展艳红桃产业。图片由普梯村委会提供
2009年,村里通了水泥路,郭成林的跑车时间从2个小时缩短到1个小时内。“后来高速路、铁路陆续修通,村里发展快了,私家车也多了。”郭成林动起了带动乡亲致富的心思,“老支书领着大伙发展艳红桃产业,我就用客车拉着乡亲们去各地考察学习。”2015年,他卖掉两辆客运车,专心扎根乡村产业发展。
如今的普梯村,茶马古道旁的柏油路与水泥路纵横交错。“昆明、贵阳的客商早上来收桃,下午桃子就能摆上外地市场。”郭成林笑着说,路通了,好日子就来了。
“我堂哥常说,他们那辈‘靠马吃饭’,我们这代‘靠路致富’。”郭成林说,家里的老客车早当废铁卖了,可当年的客运运营证件,他一直留着,“这哪是证件,是咱们黔西南人日子越过越红火的见证。”
高铁飞驰:银轨道上的未来之约
从普梯村到兴义南站,车程不过50分钟。郭成付站在车站广场上,脸上的笑意藏都藏不住。与此同时,31岁的兴义南站副站长陈龙荣,作为土生土长的兴义姑娘,与“路”有着特殊的缘分。“家里有亲戚跑货运,我又在高铁站工作,我们家跟‘路’真是有缘分。”她大学学的就是高铁运营管理,兴义通高铁,她心中开心不已。“以前外出读书,坐大巴到贵阳要六七个小时,折腾得我都差点不想读了。”如今能亲身参与家乡高铁建设,她满是自豪。

陈龙荣在兴义南站站台检查标识牌。唐波摄
今年9月,陈龙荣调任兴义南站副站长。为确保南站如期运营,她和同事们每天都要在站里巡查好几遍。“兴义通高铁,黔西南人都盼着这一天,我能参与其中、见证历史,特别激动。”她说,等忙完这阵休假时,一定要带着家人坐高铁出去转转。
从茶马古道的青石板,到高铁飞驰的银轨道;从马帮的铜铃声,到高铁的鸣笛声——黔西南的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平。
这些路,承载着几代人的希望与奋斗,也见证着一方水土的开放与腾飞。履道坦坦,行则将至。当高铁列车飞驰在黔西南的群山之间时,那些沉淀在古道上的岁月记忆,终将化作推动这片土地奔向未来的磅礴力量。(贵州省公路局)
上一篇:济南古城百花洲,华灯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