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记者郝俊慧
“过去的5到10年,神经网络模型的复杂程度增长了3到4个数量级。这样的发展速度,在人类任何领域里都是罕见的。”11月19日,在上海举办的京东方“焕新2026”年终媒体智享会上,BOE(京东方)高级副总裁、集团联席首席技术官姜幸群开门见山地指出,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进步,正在为显示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
此次分享会上,京东方系统性阐述了AI+战略的落地进展,即AI正系统性地落地生产制造、产品创新和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板块,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京东方AI工厂正在长出“智慧大脑”
对显示产业而言,AI技术的持续突破孕育着广阔发展机遇。
京东方目前有18条显示产线,分布在合肥、北京、重庆、成都、武汉、福州等地,尽管这些产线已跻身全球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工厂行列,但京东方认为:AI加持能让自己更智能。
2025年7月,BOE(京东方)在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率先确立了“BOE AI工厂”概念。姜幸群透露,BOE(京东方)首批规划的AI工厂已在有序落地中,在生产计划、物料供应、生产制造、品质管理、能源优化、环境安全等场景实现了质效全面提升,有效降低了试验成本、缩短研发周期、减弱人为因素影响。
在显示器件的生产制造中,良率控制是行业内高度关注的议题。传统生产制造过程中,企业要依靠大量有经验的工程技术团队来管理良率。但现在,BOE(京东方)越来越多地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对良率进行实时监测。
“当良率出现波动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算法排查它出现波动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原点。”姜幸群表示,解决问题的效率和精准性比以前有显著提升,从而使良率可以保持在高水平且稳定的状态。
从“卖屏”到“卖解决方案”
AI正在驱动终端硬件向智能化跃迁,也改变着传统面板供应商在产业链中的定位。
BOE(京东方)打造的“器件—整机—系统”多重产品创新模式,正围绕画质、功耗、护眼和交互等方面持续突破,同时,构建出基于AI驱动的材料研究、仿真设计、工艺创新、智能算法及终端场景创新路径,当前已赋能办公、家居、教育、文娱、医疗等多个场景。
例如在材料研究领域,通过AI工具简化蓝磷光材料研发环节,可使分子构建效率提升近10倍;在智能算法领域,则将AI算法与芯片深度融合,如亮度均一补偿算法使OLED显示功耗降低20%以上。
在工作场景,加持人工智能技术后,BOE(京东方)不再只是单纯给客户一个独立的产品,而是输出全域式AI+工作解决方案。
比如今年618上市的18英寸裸眼3D笔记本,集成了BOE(京东方)眼动追踪、动态交织等AI技术,无需佩戴眼镜,即可带来更沉浸的体验感受;家居场景中,BOE(京东方)集成丰富AI能力的AI TV,结合AI识图购物、AI虚拟数字人、AI推理点播等功能,构建家庭智慧交互解决方案;文娱场景中,BOE(京东方)AI高质量影像生成平台,可高效完成影像修复与生成,已广泛落地融媒艺术创作、智慧展陈等领域……这些方案均彰显出AI对产品形态与交互体验的重构能力。
“AI+显示”融合创新已经成为显示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姜幸群表示,BOE(京东方)AI+创新应用将继续支撑京东方“屏之物联”和“第N曲线”发展战略,AI赋能业务,技术创造价值。
打造为整个行业服务的垂类大模型
支撑这一系列创新应用的,是京东方自主构建的AI技术底座。
今年9月,BOE(京东方)发布了面向显示行业的大模型系列——“京东方蓝鲸显示大模型”,赋能产业全链路智能化升级。京东方蓝鲸显示大模型具备全模态、多场景、高精度、强推理的鲜明特征,依托高质量数据集、高性能智算平台以及全链路 AI 安全体系构建,是显示产业的“智慧大脑”。
基于京东方在显示行业的巨头地位,京东方蓝鲸显示大模型很可能是目前显示行业数据体量最大的垂类模型,将向生产制造、产品创新、经营管理三大业务板块持续输送领先的数智化解决方案,引领行业迈向智能化发展的全新阶段。
同日,BOE(京东方)从AI、技术、生态、可持续四大维度全面勾勒了“焕新2026”的完整蓝图。
除了“AI焕新”之外,在“技术焕新”方面,BOE(京东方)通过ADS Pro、f-OLED、α-MLED三大技术品牌的迭代升级,不断推动显示体验在色彩表现、动态响应、健康护眼、低功耗与形态创新上的全面升级;“生态焕新”方面,
BOE(京东方)持续深化“Powered by BOE”产业价值创新生态,与全球合作伙伴共拓新技术、新应用和新场景,实现从技术赋能到生态共赢的跃迁;“可持续焕新”方面,BOE(京东方)将可持续发展升级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通过发布中国显示行业首个可持续发展品牌“ONE”以及与之相呼应的六大支柱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持续推动企业经营与环境效益、社会价值的共生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