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正考虑批准向中国出口英伟达H200人工智能芯片”——路透社的一则消息瞬间引起全球科技界关注。据知情人士透露,美国商务部已就改变对华出口限制一事启动审查,尽管计划仍可能生变。
这则新闻曝出的时间点耐人寻味。就在上个月,中美领导人在釜山达成贸易和科技战停战协议,双边关系出现缓和迹象。而就在两个月前,中国商务部宣布就美国对华集成电路领域相关措施发起反歧视立案调查,调查期限通常为三个月。
一场围绕芯片的博弈,正悄然进入新阶段。
关键转折
对于英伟达来说,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个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在2024年为英伟达贡献了13%的营收,高达17.1亿美元。
然而,出口管制令英伟达陷入困境。英伟达坦言,现行监管规定使公司无法在中国提供具有竞争力的AI数据中心芯片,不得不将这一庞大市场拱手相让。
H200芯片的性能特点令其成为市场焦点。相比前代产品,H200拥有更大的高带宽内存,数据处理速度更快,其性能可达英伟达目前获准向中国出口的最先进AI芯片H20的两倍。
此前,英伟达曾推出专门为中国市场设计的“降级版”H20芯片,但今年4月遭遇禁售。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曾表示,特朗普政府同意允许英伟达恢复销售,但要求抽取15%的中国销售收入,而北京方面则劝阻中国公司购买这些芯片。
中国芯片的自主步伐
在英伟达芯片受阻的这段时间里,中国本土芯片产业也在寻找突破。
2025年,国内芯片厂商纷纷发布英伟达H20的平替产品,如昆仑芯第三代芯片P800、华为昇腾910C、寒武纪思元590等。
有国产芯片厂商创始人透露:“为了抢英伟达市场,大家在产品方面基本有几个重点布局方向”,包括优化推理芯片与模型的适配、做大推理卡的显存、提升数据搬运速度等。
这些努力已初见成效。寒武纪2025年Q1财报显示,季度营收暴涨42.3倍,甚至实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季度盈利。一位行业人士分析称:“H20在国内能找到一堆平替,大部分国产芯片在规格、价格方面都瞄准了H20。”
博弈与平衡
英伟达始终没有放弃争取中国市场。黄仁勋一直积极游说特朗普政府,要求放宽出口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在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近期访美期间,黄仁勋作为嘉宾现身白宫。特朗普曾公开形容黄仁勋是个“了不起的人”,这一举动被视为英伟达加大游说力度的信号。
与此同时,美国商务部本周还宣布,已批准向沙特AI公司Humain及阿联酋G42集团出口最多7万块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架构芯片。这一批准与对华出口限制形成鲜明对比。
对中国而言,商务部已于9月13日宣布就美国对华集成电路领域相关措施发起反歧视立案调查。调查范围涵盖美国自2018年以来在集成电路领域对华采取的各种禁止、限制或类似措施。
本次调查自2025年9月13日开始,调查期限通常为3个月,特殊情况下可适当延长。这意味着调查结果可能很快公布。
未来走向
如果H200最终获准出口中国,将标志着美国对华芯片政策出现重大转变。然而,知情人士强调,目前讨论仍处于初步阶段,尚未做出最终决定。
即使获得批准,北京方面的态度也是关键因素。此前,中国政府对英伟达H20芯片持谨慎态度,甚至劝阻国内企业采购。对于性能更强大的H200,中方是否会敞开怀抱仍是未知数。
这表明,即使H200重获出口许可,英伟达在中国市场面临的竞争环境也已今非昔比。
芯片之争的背后,是一场关于技术、市场与国家安全的高难度平衡术。
美国可能批准H200芯片出口,与其说是政策的逆转,不如说是现实的妥协——严格限制不仅未能扼杀中国芯片产业,反而催生了一批本土竞争对手,同时使美国企业错失市场机遇。
全球化可以被打压,但产业链的韧性与合作逻辑,却很难被彻底切断。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