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AI 正处于反超美国的前夜
创始人
2025-11-18 12:16:09
0

2025 年下半年,中美 AI 圈中的讨论,有两个有趣的现象:

一是,讨论的焦点不再是“中美技术究竟差几代”,而是开始认可中国 AI 势力崛起甚至即将迎来反超,比如以 Airbnb 为代表的海外企业,公开表示大量采用通义千问而不常用 OpenAI;MiniMax开源模型 M2 的 AI Coding 能力超越 Claude,位居 OpenRouter 编程能力前三。

二是,资本的豪赌与泡沫风险都更加剧烈——OpenAI 与英伟达等厂商签下了 1.4 万亿美元算力订单;OpenAI CFO 一句“需要政府为 AI 投资担保”的言论引发了美股科技股大地震,八大科技巨头一周内蒸发近 8000 亿美元。

不同的是,前者指向市场,说明需求方不再盲目追求智能上限,转而选择成本低、速度快、更具性价比的中国模型;后者则指向资本,揭示了美国 AI 产业在极高的估值和巨大的资本支出(CAPEX)之间正面临着一场严峻质疑,投资者对需要持续给创业公司输血的“高举高打”模式,已经开始感到不安和恐慌。

这两个现象都意味着昔日由美国科技巨头 OpenAI 绝对主导的 AI 叙事开始出现裂痕,我们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中国 AI 不仅在追赶,可能来到了反超美国 AI 的前夜。

01

泡沫与洼地:重估中国 AI 时刻

AI 的估值泡沫,在美股 AI 神话的破灭中最先得到验证。2025 年 11 月, AI 资本市场创今年 4 月份以来最差表现,纳斯达克指数单周跌幅超 3%。

显然,美国资本市场的 AI 神话已无法继续讲述,市场越来越担心泡沫随时破裂。其核心风险并非否认 AI 技术的长期潜力,而在于美国 AI 投资规模巨大、增长速度缓慢、现有收益远超商业价值的兑现能力

从资本投入一侧来看,OpenAI 研发成本惊人。与英伟达等厂商签下的 1.4 万亿美元算力订单,这个数字相当于美国 GDP 的 5%。OpenAI 背后也不只英伟达一家,微软 Azure 、亚马逊云均提供算力支持,“循环注资”模式下加的杠杆作用会让数额再高出几倍。

再来看投资回报一侧,强如行业领头羊的 OpenAI,其巨额研发投入与商业化收入之间形成了鲜明反差:2024年其研发投入超过150亿美元,但商业化收入却不足30亿美元。即使能够如 Altman 预期在 2025 年底的年收入年化率将超过 200 亿美元,到 2030 年增长到数千亿美元,也难以形成正向现金流。

反观中国,AI 公司普遍处于价值被低估的状态,被传即将上市的智谱和 MiniMax 也不过小几百亿人民币,算下来研发成本则更少。若以 OpenAI 的估值逻辑来重新审视中国 AI 企业,它们的估值或许有 30 倍、甚至 50 倍的上升空间。

而两者之间的差距真有这么大吗?恐怕未必。当热潮退去,美股的AI泡沫开始破裂,资本寻求避险和高增长机会的 AI 公司,必然会重新审视并发现中国 AI 这片价值洼地。

02

百倍 ROI 下的效率革命

中国 AI 模型正以远低于美国的资本支出快速追赶。根据 Jefferies 发布的《China AI in a Global Context》,2023–2025 年间,中国超大规模企业的总资本支出为 1240 亿美元,比美国同行低 82%。在成本消耗悬殊的情况下,中国 AI 公司的模型性能、定价却更低。

今年下半年,国内 AI 初创公司密集推出新一代大模型:

9月,智谱AI发布 GLM-4.6 模型,该模型在中文编程基准测试CC-Bench 中,相较于 Claude Sonnet 4 的胜率达到48.6%,基本实现性能持平;

10月,MiniMax 推出 M2 模型,根据LMSys Arena发布的网页开发能力排行榜,该模型在开源模型中排名第一,综合排名第四,仅次于 Claude、GPT-5 与 Gemini;

11月,月之暗面推出 Kimi-K2-Thinking 模型,在软件工程任务基准SWE-Bench Verified测试中,该模型以71.3%的得分超过Claude Sonnet 4.5的69.8%。

这些模型在达到逼近甚至部分超越 Claude 性能的同时,定价远低于国际同类产品,甚至 MiniMax-M2 在面世时就明确打出「Claude 级别的性能,8%的价格」,精准切入Coding 市场。其输入、输出每百万 tokens 定价分别为 0.5 美元和 2.2 美元,而 Claude Sonnet 4.5 的对应价格高达 3 美元和 15 美元。

可见,与美国 AI 的“高举高打”形成鲜明对比,中国 AI 走出了一条“效率优先”的道路,投入更少、性能差距不大

从以往的模型发布来看,高效率一直是 MiniMax 的追求。6 月份推出的 MiniMax-M1 同样惊艳,整个强化学习过程仅使用了 512 块英伟达 H800 GPU 进行三周训练,租赁成本为 53.74 万美元(约合380万人民币),这几乎只是OpenAI 同等模型训练成本的零头

这种追求也体现在推理效率上。M2 作为一款稀疏混合专家模型,总参数230B,激活参数仅10B,这种设计实现了更高的推理效率和更低的成本。据测试,M2的在线推理服务速度可达每秒 100Token,同时成本仅为Claude 3.5 Sonnet的8%。

从市场表现来看,MiniMax M2 赢得了广大开发者和用户的认可。11月初,MiniMax M2 在 OpenRouter上的日token消耗量超过50B,成为中国首个达到这一里程碑的模型

在 Token 使用的市场份额方面,OpenRouter 的11月9日数据显示,市场份额排名前9的模型4家来自中国公司,其中MiniMax的份额排名仅次于 xAI、Google、Anthropic 和OpenAI。而且,上榜中国公司的模型均为开源模型。

OpenRouter汇集的是全球第三方 AI 应用的调用数据,意味着模型必须在纯粹的开放市场中,与所有国际顶级玩家直接竞争;而Token的消耗量也直接反映了一线开发者用脚投票的结果。相比之下,OpenAI 开源的 GPT-OSS 模型因效果不佳、使用困难而乏人问津。

2025年,MiniMax 最新估值已接近 300 亿人民币,相比之下刚完成 130 亿美元 F 轮融资的 Anthropic 估值是 1830 亿美元,而OpenAI 的估值可达 5000亿美金。

当前者用后者的百分之一的资金成本的情况下,却做出了可以追齐智能水平的模型之后,其资金效率可想而知。这种效率优势,体现了一个核心关键指标——“模型投资回报率(Model ROI)”。

中国AI的“模型ROI”是美国的 100 倍,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03

谁是被低估的中国版 OpenAI

一个难以回避的事实是,ChatGPT 今年预期的收入将超 200 亿美元,而中国的任何一家 AI 公司,距离这一体量仍有不小差距。

商业成绩的背后,真正起决定作用的仍是模型能力。ChatGPT 之所以能以横扫之势,揽夺 8 亿用户,并一直独占鳌头,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的模型能力长期保持领先。类似的场景也发生在今年2月, DeepSeek 的模型推理能力达到全球第一梯队时,用户量在极短时间内迎来爆发,其 2 月份的网站访问量甚至一度超越 ChatGPT。

这说明,模型能力与产品增长之间的正向循环,正是 AI 竞争的核心机制。当中国 AI 公司用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性能、百倍的 ROI 夯实模型硬实力时,一旦能力充分转化为产品价值,用户量、实用性和变现能力都将迅速上升。

基于中国 AI 整体崛起的事实,这里不妨做一个大胆的提问:如果美国资本开始转向性价比更高的中国市场,哪个中国 AI 公司能够承接得住?答案的关键,除了资本效率(ROI)之外,还有商业化路径的影响。

投资人告诉 AI 科技评论,盘点历经两年洗牌的国内 AI 公司,MiniMax 的商业化能力名列前茅,在自身定位和综合实力角度能对标得上 OpenAI 的屈指可数,MiniMax 算是“赢面”较大的一个。

“2025年6月,MiniMax 的海螺 AI 仅 Web 端 ARR(年度经常性收入)已达1000万美元左右,总体的 ARR 已达 1 亿美元,且均为用户直接付费订阅,这是模型能力和实用价值最直接的证明。”

而 MiniMax 更浓墨重彩的表现,则是强劲的海外收入:Talkie 已多次成为美国市场下载量排名靠前的 AI 陪伴类应用;视频生成赛道的海螺 AI 在海外迅速破圈,访问量排名一度位居国内外榜首;Speech 系列的语音模型也能媲美 Elevenlabs ,并被头部的开源框架 LiveKit、Pipecat、声网RTE等选为底层技术引擎。

复盘 MiniMax 的成长路径会发现,MiniMax 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步构建了多模态版图:海螺模型及其产品线目前更新至 2.3 版本,强化其复杂物理动作的特长;Speech2.6 在技术指标之外针对Voice Agent 场景进展优化;MiniMax M2跻身全球前三的 Coding 模型,擅长复杂问题的工具调用,接入自家的 MiniMax Agent。

中国 AI 对美国AI的赶超,需要在 Infra、模型训练、多模态上多点发力,多模态能力已成为 MiniMax 的护城河。国内外有能力做多模态的的公司,多为 OpenAI、Google等科技巨头,而能在全模态自研层面都做到领先,又实现了从模型到产品的规模化商业闭环,MiniMax 或许是其中唯一一家来自中国的创业公司。

一位早期投资过 MiniMax 的投资人告诉AI科技评论,MiniMax 没有国家队的头衔,但从没有像很多公司在在技术、产品路线上左右摇摆,根据现有成绩来看,从 AGI 布局中的各个板块到商业化成果再到资本市场的估值,走出了与OpenAI最为相似的路径。

黄仁勋曾表示,AI最终要让全球人人用得起。让这一人类美好愿景能够快速实现的条件是,AI 能够有高度的实用性、更低的成本和更可持续的发展,而这更有可能在百分之一 OpenAI ROI 的中国公司带领下率先实现。

而其中,MiniMax 则是拥有 AGI 基因、最接近 OpenAI 发展模式、并展现出强大竞争力的“样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OceanBase发布首款AI... 11月18日,OceanBase发布并开源了其首款AI数据库OceanBase seekdb(简称s...
东风-61洲际导弹、歼-20隐...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 阅兵仪式上 出现了许多首次亮相的武器装备...
深秋的“染坊”,扬州这棵歪脖子...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家富 记者 顾潇)近日,扬州运河三湾风景区的一棵歪脖子乌桕褪去绿色,晕染出红、黄...
免门票!不闭园!老界岭绝美雪景... 大象新闻·河南交通广播记者 晨阳 许婷11月17日,老界岭迎来今冬首场雪!记者从老界岭景区获悉,冬季...
奉节三峡之巅突降大雪,景区:游... 11月17日,重庆奉节有游客发帖称,自己在前往三峡之巅景点的途中拍到突降大雪的视频。视频显示,道路两...
宝马率先在华大规模部署自研AI... 出品|搜狐汽车 宝马集团已正式在华推出其自研AI智能体平台“盖亚”(GAIA,Group Artif...
中国 AI 正处于反超美国的前... 2025 年下半年,中美 AI 圈中的讨论,有两个有趣的现象: 一是,讨论的焦点不再是“中美技术究竟...
台当局认知战黑手伸向大陆AI 本报特约记者 张 若 民进党当局的“抗中保台”范围已经延伸到了人工智能(AI)领域,遭到岛内批评。 ...
界环 AI 音频眼镜特别版发布... 11 月 18 日,北京蜂巢世纪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蜂巢科技)宣布其自有品牌产品界环AI音频眼镜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