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产品的出现,让“生成式世界模型”这一新兴领域迎来了真正的商业化时刻。距离World Labs宣布完成 2.3亿美元融资 仅一年多,Marble如今的发布意味着它在世界模型赛道上率先跑通了产品化路径。
与谷歌的 Genie 或初创公司 Decart、Odyssey 不同,Marble 并不是在用户探索时实时生成画面,而是直接生成一个持久存在、可导出的3D世界。这意味着用户不仅可以体验,还能将生成的世界导出为高斯斑点、网格或视频等格式,用于游戏、影视、VR项目等。
更重要的是,Marble 首次整合了 AI原生编辑工具与混合3D编辑器。用户可以像“勾草图”一样先搭出空间骨架,然后让AI自动补充视觉细节。这种“结构与风格分离”的理念,被称为“Chisel”模式——就像网页中HTML提供结构,而CSS决定风格。
World Labs 联合创始人贾斯汀·约翰逊(Justin Johnson)表示,Marble 的发展方向核心是创意控制权——AI应当帮助创作者,而不是取代他们。
他说:“创作过程中,AI要让你能快速生成内容,但也要让你有足够的空间去掌控细节。没人想让机器完全接管方向盘。”
在正式版中,用户不仅能上传多张图片或视频来生成更逼真的数字孪生世界,还能在已生成场景的基础上进行“扩展世界”,进一步丰富场景细节。对于更大规模的创作,Marble还提供了“作曲家模式”,可以把多个世界拼接成一个完整空间。
World Labs CEO 李飞飞认为,Marble是“让机器拥有空间智能”的第一步。她写道:“语言模型教会机器阅读与表达,而世界模型要教会它们观察与构建。”这种理解三维空间中物体存在与交互的能力,将推动AI在游戏、机器人、科学乃至医学领域实现新突破。
“如果没有空间智能,我们对真正智能机器的梦想是不完整的。”——李飞飞(转载自AI普瑞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