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江西频道
古街焕新韵 文脉润民心
——大余县石桥下街社区绘就“好社区”建设新画卷
晨光漫过章水,嘉祐寺塔飞檐轻扬,南安府衙朱门静启,与便民点、健身广场相映成趣。在大余县石桥下街社区,厚重文脉与暖心服务交融,一幅“古街新韵、服务贴心”的“好社区”画卷徐徐铺展。
古建新生:让千年文脉融入百姓日常
“现在我家娃都能给游客讲南安府衙的故事啦!”居民李红英的自豪笑容,是石桥下街社区文脉传承生动的注脚。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嘉祐寺塔与新建的南安府衙,已成为社区耀眼的文化名片。
大余县坚持“修旧如旧、活化传承”的理念,让老建筑在新时代焕发新生。社区定期组织人员清扫古建周边环境,规范商户经营和车辆停放,使斑驳的砖墙、古朴的院落始终保持干净整洁。同时,社区深入挖掘古建背后的故事,从南安府衙的昔日政务场景,到嘉祐寺塔的建造传奇,通过“睦邻讲堂”、社区广播等形式,让本土记忆走进家家户户。
如今的古建周边,已成为居民的“幸福乐园”:清晨,老人在府衙旁的小广场打太极,招式与古建韵味相融;傍晚,孩子们围着文化墙,津津有味地听志愿者讲述历史故事。文物不再是“封存的展品”,而是融入三餐四季的生活伙伴,千年文脉在烟火气中生生不息。
党建领航:织密社区“幸福网”
“危墙拆了,心就安了!”石桥下街社区居民朱志平发现一段老旧墙体开裂,随即上报社区。经多部门联动,该危墙在一周内被迅速拆除。朱志平的点赞,道出了石桥下街社区治理的“加速度”。这份满意度,源自社区打造的“3+N”党建综合体模式。
石桥下街社区整合980平方米党群服务中心,将党建网与治理网深度融合,12个县直单位与6个三级网格结对共建,“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高效运行。今年以来,累计办理民生实事68件——从修补坑洼路面、更换故障路灯,到老旧小区改造、打通断头路,居民反映的事都有回应、有着落。
与此同时,红色物业为社区治理增添新动能。江临天下小区以党建引领提升物业服务,从垃圾分类引导到小区绿化维护,每件事都落实到位,成功获评“赣州市红色物业小区”。“社区—网格—网格员—楼栋”四级治理架构,将服务触角延伸至每家每户,为社区注入源源不断的治理活力。
文化赋能:让服务更有温度
“人之初,性本善……”每逢周末,社区“童心港湾”的琅琅书声便萦绕古街。志愿者在带领孩子们诵读经典的同时,结合南安府衙、嘉祐寺塔的故事开展文化启蒙,两年来服务超万人次。文化的浸润,已渗透到社区服务的日常生活。
2000余名居民组成的“睦邻志愿服务队”,既是古街的“守护者”,也是文化的“传播者”。他们在嘉祐寺塔旁开展睦邻艺术团户外教学,采茶戏、客家山歌的悠扬旋律让传统文化焕发新声;社区“就业之家”打造“三公里”就业服务圈,帮助了20余名困难群众就业。
“我们不仅解决群众就业、养老、就餐等实际问题,更注重在服务中传递文化价值。”社区工作人员表示。如今,“星火课堂”“文明集市”“幸福食堂”等场景均成为文化传承的新载体,实现“服务有温度、生活有底蕴”的社区治理效果。
从南安府衙的青砖黛瓦到党群服务中心的暖心服务,从嘉祐寺塔的千年积淀到“好社区”的温馨日常,石桥下街社区用“守得住文脉、暖得了民心”的扎实实践,勾勒出文化传承与民生幸福共生共荣的崭新篇章。(彭青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