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秋日寻桂
文/李红梅
清晨出门散步的时候,被一阵阵甜香所吸引。循香而去,原来是小区中庭的桂花树开花了。
这花树极多,不是一株两株,而是绕中庭一圈,围成一个桂花树的世界;花开得也极多,不是一簇两簇,而是累累金黄,堆成一个金秋的王国。抬眼望去,原本披着一身翠绿的桂花树,竟变身鹅黄翠绿的花衣裳了。驻足树下,任那甜香丝丝缕缕沁人心脾,顿觉神清气爽。日日奔忙在家与单位之间,竟不知道秋已如此殷勤。
记起去年今夕,小区大门口两棵高大的桂花树。入口处那棵主干极粗,树冠极茂盛,散开的枝叶,把入口的两道门尽揽入怀。与茂盛的枝叶相得益彰的,是缀满叶间的一簇簇金黄的桂花,细密的花朵藏也藏不住,每每披着夜色回家的时候,还没进小区,鼻尖就已被桂香缠绕,眼见那灯火辉映下桂花簇簇,脚步会不由自主地停顿片刻。而前方特别铸就的花台中的另一棵桂花树,像是特为接住回家的人的不舍的情绪而设的,同样的树大根深,同样的繁花似锦,同样的花香扑鼻,像是在预示好花常在。这些时日驾车从车库进出,我与那两位老朋友,好多日子不曾谋面了呢!
于是向那印象中的盛景而去。到得门前,却见今年的桂花树不同去年,华盖依旧,花朵却是稀疏,星星点点隐于层叶之间,好容易才觅得一朵两朵。今年不能见人们端着大碗小盆在树下盛桂花的盛景了。好景不长在,期待来年吧。
绕小区一周,竟发现不时有花开繁茂的桂花树三三两两立于道旁。有一株花朵呈焦糖色,花香浓烈,这是丹桂;多数呈金黄色,这是金桂,因为多,馥郁的香气盈满整个小区;也有米白色,那便是银桂了。以往只以为是平凡普通的树,从不曾留意。而今开出了美丽的花,那馥郁的香气俘获了过往的行人,引得人们纷纷驻足,这才闯入到大家的视野里来了。
在寻桂花的时候,我还发现了一片蓝色梦幻的神秘世界:蓝雪花、蓝花草和牵牛花绽放在这个秋日微雨的清晨,在清凉的晨露中闪着幽蓝的光。谁说秋是萧瑟的呢!唐代诗人元稹说“此花开尽更无花”,把菊花默认为秋的代言人。其实不然。你看,初时,我发现了一朵匍匐于地的喇叭样的小小的淡蓝色花朵,这是“变色牵牛”。而一转身,就看见一户人家的外墙上爬满了“圆叶牵牛”,硕大而鲜艳的紫蓝色的喇叭样花瓣衬着粉色花蕊,那样新鲜活泼,照得这个晨霭氤氲的清晨蓦地一亮。还有桂花树下、人行道旁一丛丛的蓝花草,那一张张幽蓝的笑脸,顶着一顶顶五角的帽檐,微风拂动,眉眼青翠,笑微微的。我俯下身,几乎能听见它们无声的欢笑。至于蓝雪花,紫蓝中隐隐透出春雪样儿的白,清风过处,片片蓝色雪花飞舞,那更是一片紫色的梦呀!
这或许就是秋的智慧?没有春的绚烂,夏的热烈,然而沉静清雅。此间没有常开不败的桂花树,却另有一个蓝色、梦幻的世界,别有一番丰富而成熟的韵致。
望着这沉静清雅的秋色,忽然明白了月月月圆,明白了为何那八月十五的月圆就如此不同。早在先秦时期,古人就有对自然天象的崇拜;帝王有春祭日、秋祭月的礼制。相传农人为庆祝丰收、表达喜悦之情,会在一年的“中点”举行“秋报”活动,这便是“中秋”了。而“中秋节”的发展,自汉代严肃的皇家祭祀,至唐代更多地转向了民间娱乐和审美,直至宋代,定型为全民节日。中秋赏月,既有“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的情感寄托,又有“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的千古哲思。
中秋之月,与那四季之月本是同一轮,却因了这秋的丰腴和时令的和美,更被赋予“团圆”的期盼。月圆月缺,本是常景;花开花谢,亦是常态。我若执着于门前的旧梦,又怎能见道旁的桂树,脚边匍匐的变色牵牛,和那墙上昂扬的圆叶牵牛呢?
漫步归来,鼻间萦绕着一股若有若无的香气,竟源自小院前那一棵桂树——不知何时,它已挂满了累累的花朵。“是金桂!”我不禁惊喜出声。它沉寂了这么些年,我们曾戏谑它是位清心寡欲的修行者,只肯散叶,不肯开花。而与它相对的邻居门前的那株,却花叶稀疏——去年,它也曾繁花簇簇呀!
一树花开,一树花落。这人间的盛景,从不在于固执的期待,而在于崭新的遇见。因为残缺,所以丰盈。明年,在小区的某个角落,又将拥有一树树盛大绽放的桂花了吧。
作者简介:李红梅,重庆市九龙坡区作协会员。
图片由作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