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突袭北京!游客裹羽绒服赏秋,故宫的红墙黄瓦藏着别样浪漫 北京寒潮来袭需注意保暖 寒潮来袭羽绒服套棉袄
创始人
2025-10-26 23:01:50
0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北京的薄雾,落在故宫午门的鎏金铜狮上时,排队等候入园的游客们却没有像往常一样忙着整理相机、梳理头发,而是不约而同地把脖子往衣领里缩了缩,双手在口袋里紧紧攥着暖手宝。10 月 26 日的北京,像是被按下了 “快进键”,一夜之间从秋高气爽跌入了 “深冬前奏”,而这座矗立了 600 余年的紫禁城,在 3、4 级偏北风的呼啸中,迎来了一群裹着羽绒服、戴着厚帽子的特殊 “赏秋客”。



一、一夜降温!北京被冷空气 “突袭”,风寒效应拉满

“昨天还穿短袖出门,今天直接套上羽绒服了,北京的秋天也太短了吧!” 在故宫神武门入口处,来自上海的游客李女士一边跺着脚,一边对着同行的朋友感慨。她身上那件厚厚的黑色羽绒服,与身边红墙黄瓦的宫墙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帽子边缘的绒毛上还沾着清晨的露水,显然是提前做足了保暖准备。



根据北京市气象台凌晨发布的最新天气预报,10 月 26 日北京全天以晴天为主,但受强冷空气南下影响,偏北风达到 3、4 级,阵风更是直逼 6 级,最高气温仅 13℃,最低气温跌至 0℃。更让人 “冻感” 明显的是,由于风力较大,风寒效应显著,实际体感温度比预报气温还要低 3-5℃,这也是为什么不少游客明明看着太阳高照,却依旧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



在故宫博物院门口的广场上,风力似乎比市区其他地方更强劲一些。路边的银杏树叶被风吹得 “哗哗” 作响,偶尔有几片金黄的叶子脱离树枝,在风中打着旋儿落在游客的肩膀上。一位带着孩子的父亲,正用围巾把孩子的脸围得只剩下一双眼睛,自己则穿着加绒的冲锋衣,一手抱着孩子,一手紧紧抓着帽子,生怕一阵大风把帽子吹跑。“早上出门的时候没觉得这么冷,走到半路就后悔没多穿点,还好给孩子带了厚衣服。” 他笑着说,虽然冷,但能在这样的天气里带孩子看看故宫,也算是一种特别的体验。



不仅是游客,就连故宫里的工作人员也都换上了厚衣服。负责检票的工作人员穿着深蓝色的长款棉服,手里拿着检票仪,尽管戴着厚厚的手套,但手指依旧有些僵硬。“今天风确实大,早上 7 点来上班的时候,感觉风都能把人吹走。” 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应对降温,景区提前给大家准备了暖宝宝和热水,每隔一段时间就能去休息室喝口热水暖暖身子。



二、红墙黄瓦下的 “保暖图鉴”:羽绒服成游客标配

走进故宫,眼前的景象更是让人忍俊不禁。平日里穿着轻便长裙、休闲外套的游客们,如今几乎人人都换上了 “过冬装备”,羽绒服、厚大衣、加绒卫衣成了 “主流穿搭”,帽子、围巾、手套更是 “三件套” 缺一不可,形成了一道独特的 “保暖风景线”。



在太和殿广场,一群来自广州的游客格外显眼。他们身上的羽绒服颜色各异,有粉色、蓝色、灰色,还有人穿着带有卡通图案的儿童款羽绒服。“我们那边现在还穿短袖呢,来北京之前查了天气预报,知道要降温,但没想到这么冷。” 其中一位游客陈先生说,他们一行人提前在网上买了羽绒服,就是为了能舒舒服服地逛故宫。说话间,一阵大风吹来,陈先生赶紧把身边的孩子搂进怀里,用自己的身体挡住风,孩子则从羽绒服的帽子里探出头,好奇地看着眼前的太和殿,小脸蛋冻得红扑扑的,却依旧难掩兴奋。



除了羽绒服,各种 “硬核” 保暖装备也随处可见。有的游客戴着毛茸茸的雷锋帽,只露出一双眼睛;有的游客围着厚厚的羊毛围巾,把脖子和半张脸都遮住了;还有的游客手里拿着暖手宝,一边走一边搓着手。在御花园里,一位老奶奶正坐在石凳上休息,她身上穿着一件枣红色的长款羽绒服,腿上盖着一条厚厚的毛毯,手里还捧着一个保温杯,时不时喝一口热水。“年纪大了,怕冷,这么冷的天出来逛故宫,必须把自己裹得暖和点。” 老奶奶笑着说,她年轻时就想来故宫看看,现在终于如愿了,就算冷一点也没关系。



有趣的是,虽然大家都穿得很厚,但拍照的热情丝毫没有减退。在故宫的网红打卡点 —— 红墙前,不少游客冒着寒风摆着各种姿势拍照。有的游客为了拍出好看的照片,特意把围巾往下拉了拉,露出一点脖子,拍完一张赶紧又把围巾围好,嘴里还念叨着 “好冷好冷”;有的游客则让同行的朋友帮忙拿着暖手宝,自己快速摆好姿势,“咔嚓” 一声拍完就赶紧把手伸进暖手宝里;还有的情侣,男生把自己的围巾解下来,围在女生的脖子上,两人依偎在一起拍照,画面温馨又浪漫。



“虽然穿得像个粽子,但能在这样的天气里拍到没有人挤人的故宫,值了!” 一位正在拍照的年轻女孩说,她之前来过一次故宫,当时人特别多,拍照全是 “人头”,这次因为降温,游客比平时少了一些,终于能安安静静地拍几张满意的照片了。她身上的白色羽绒服在红墙的映衬下格外显眼,帽子上的毛绒球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为严肃的宫墙增添了几分可爱。



三、6 级阵风里的故宫:历史与现实的碰撞

6 级阵风下的故宫,少了几分平日里的热闹喧嚣,多了几分庄严肃穆。站在太和殿的台阶下,听着风吹过宫殿飞檐的 “呜呜” 声,仿佛能感受到 600 多年前这里的繁华与沧桑。那些雕刻精美的斗拱、栩栩如生的瑞兽,在寒风中依旧坚守着自己的位置,默默诉说着历史的故事。



在乾清宫前,一位导游正带着游客们参观,他身上穿着一件黑色的羽绒服,手里拿着一个扩音器,尽管风很大,但他的声音依旧清晰有力。“大家看,乾清宫的屋顶上有 10 只瑞兽,分别是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这在故宫里是独一无二的,只有太和殿和乾清宫有 10 只瑞兽。” 导游一边介绍,一边提醒大家注意防风,“风大的时候尽量别靠近栏杆,注意安全。”



游客们听得很认真,有的一边听一边记笔记,有的则拿出手机录音,虽然双手冻得有些发红,但眼神里满是专注。来自西安的游客王先生说,他是一名历史爱好者,一直对故宫的历史文化很感兴趣,这次特意趁着降温游客较少的时候来参观,就是想好好听听故宫的故事。“平时人太多,导游说的话都听不太清楚,这次人少,能听得很仔细,虽然冷,但收获满满。” 他说,风吹过宫殿的声音,反而让他觉得更有代入感,仿佛穿越回了古代。



在故宫的珍宝馆里,温暖的室内环境与室外的寒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少游客走进珍宝馆后,都忍不住松了口气,纷纷摘下帽子和围巾,搓着双手取暖。珍宝馆里陈列着各种珍贵的文物,有闪闪发光的金器、晶莹剔透的玉器、色彩鲜艳的瓷器,游客们围在展柜前,一边欣赏一边讨论,脸上满是惊叹。“外面那么冷,里面却这么暖和,就像从冬天一下子回到了春天。” 一位游客笑着说,她打算在珍宝馆里多待一会儿,等身上暖和过来再出去继续参观。



而在故宫的角楼附近,几位摄影爱好者正举着相机,等待着拍摄风中风中的角楼美景。他们身上穿着厚厚的冲锋衣,脚上穿着防滑的登山鞋,为了拍出满意的照片,甚至不惜在寒风中站了一个多小时。“6 级阵风虽然冷,但能拍出不一样的角楼。你看,风吹动云,云在角楼上移动,光影变化特别美。” 一位摄影爱好者说,他每年都会来故宫拍几次角楼,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角楼都有不一样的美,这次降温虽然给拍摄带来了一些困难,但也让他拍到了平时拍不到的画面。



四、寒潮中的温暖:景区与游客的双向奔赴

尽管天气寒冷,但故宫里处处都能感受到温暖。为了应对降温,故宫博物院提前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在各个展厅和休息区都增加了热水供应点,游客们可以随时免费喝到热水。在午门附近的休息区,还设置了临时取暖点,摆放了几张长椅和取暖器,供游客们休息取暖。



“阿姨,您要不要喝杯热水?” 在热水供应点,一位志愿者正拿着一次性杯子,给一位老奶奶倒热水。老奶奶接过热水,双手捧着杯子,脸上露出了感激的笑容。“谢谢你啊小姑娘,这么冷的天,喝杯热水真舒服。” 志愿者笑着说:“不客气阿姨,您要是冷的话,前面还有取暖点,可以去那里坐一会儿。”



除了景区的贴心服务,游客之间的互相帮助也让人倍感温暖。在台阶上,一位游客不小心滑倒,旁边的几位游客赶紧上前把他扶起来,询问他有没有受伤。“没事没事,谢谢大家,就是地面有点滑,没注意。” 被扶起来的游客说,虽然摔了一下,但心里却暖暖的。在排队参观的时候,一位妈妈带着孩子,手里拿着很多东西,不方便买票,前面的游客主动让她先买票,还帮她抱了一会儿孩子。“本来天气冷,心里有点烦躁,但是遇到这么多好心人,感觉一下子就不冷了。” 这位妈妈说。



更让人感动的是,一位来自哈尔滨的游客,看到身边几位南方游客穿得比较少,特意从自己的包里拿出了几个暖宝宝,分给了他们。“我们哈尔滨人不怕冷,这些暖宝宝你们拿着用,别冻着了。” 南方游客们接过暖宝宝,连声道谢,赶紧贴在了身上。“虽然我们不认识,但他的这份心意真的太温暖了。” 一位南方游客说,这次来北京,不仅看到了故宫的美景,还感受到了陌生人的善意,这是一次非常难忘的旅行。



五、红墙黄瓦映寒秋,这是独属于北京的浪漫

傍晚时分,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故宫的红墙黄瓦上,给这座古老的宫殿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此时的风力渐渐小了一些,但气温依旧很低,游客们依旧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在夕阳下拍照留念。



站在故宫的出口处,回头望去,红墙黄瓦在夕阳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那些穿着羽绒服的游客们,像是一个个移动的 “小太阳”,为这座古老的宫殿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有人说,北京的秋天很短,短到你还没来得及好好欣赏,就已经迎来了冬天;但也有人说,北京的秋天很美,美到每一个瞬间都值得被珍藏。而 10 月 26 日的故宫,在寒潮的侵袭下,却展现出了一种别样的美,一种历史与现实碰撞的美,一种寒冷与温暖交织的美。



或许,这就是独属于北京的浪漫吧。它既有红墙黄瓦的历史厚重感,又有寒潮突袭的惊喜与意外;既有寒风中的瑟瑟发抖,又有陌生人之间的温暖善意。就像那些裹着羽绒服逛故宫的游客们,虽然冷,但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因为他们知道,能在这样的天气里,与这座古老的宫殿相遇,是一种难得的缘分。



当最后一批游客走出故宫的大门,故宫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红墙黄瓦在夜色中静静矗立,等待着第二天的朝阳。而那些在寒潮中逛故宫的游客们,也会把这次特别的经历珍藏在心里,成为他们记忆中独属于北京、独属于故宫的美好回忆。



或许,下次再想起北京,他们会记得 10 月 26 日的寒潮,记得故宫里的红墙黄瓦,记得那些温暖的瞬间,记得那份独属于北京的浪漫。而这座古老的宫殿,也会在岁月的流逝中,继续见证着北京的春夏秋冬,见证着每一个与它相遇的故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寒潮突袭北京!游客裹羽绒服赏秋...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北京的薄雾,落在故宫午门的鎏金铜狮上时,排队等候入园的游客们却没有像往常一样忙...
北京:香山红叶渐入佳境 下周末... 北京香山本周末迎来赏红客流高峰。在勤政殿前,两棵巨大的元宝枫绽放着迷人色彩。“枫林村”“看云起”“湖...
天天刷社交媒体,AI 的脑子也... 你每天会花多长时间在刷社交媒体上?不知道你是否会有这样的体验——经常刷社交媒体,看一些没有深度的内容...
汤姆猫IP光环渐褪,前三季度净... 10月26日晚间,汤姆猫(300459)发布三季度业绩公告称,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约6.97亿元,...
第八届“好客山东服务节”在临沂...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通讯员 王庆龙 郑鹏飞 孙广香 陆艺金秋沂蒙,风清气爽;琅琊古都,宾朋满堂。10...
国金证券:AI需求强劲 重点关... 智通财经APP获悉,国金证券发布研报称,看好AI-PCB及核心算力硬件、苹果产业链及自主可控受益产业...
洲明集团发布多款AI新品,携手...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李丹 发布多款AI系列新品,携手行业顶尖伙伴共建智显机器人公司……10月2...
让AI大模型读懂生命之书 “人类基因组计划”已于2003年完成测序,我们得到了生命的“天书”,却仍面临解读的困境。10月23日...
携手共建开源鸿蒙React N... 10月24日,在QCon全球软件开发大会上海站的 HarmonyOS 开发者技术分论坛上,华为终端B...
金项链里发现大量不明金属,多家... 长兴公安消息,755元一克高价回收的“千足金”项链转身就让金店老板亏了数万元,问题出在哪? 近日,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