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用不同
当“而”表修饰关系时,说明连接的前后内容是修饰关系,相当于“地”,多数情况下它的前面是形容词,后面是动词。
当“而”表顺承关系时,它连接的前后内容是承接的,相当于“就”,多数情况下它的前后内容是连续动作。
2、用法不同
表承接关系的“而”用于复句,而且两件事或两个动词有先后关系。
表示修饰关系的“而”用在单句状语与谓语间的连接,如果连接状语是动词,作状语的动词与作谓语的动词发生的动作行为是同时进行。
扩展资料
“而”在古文中的意思
一、代词。通“尔”汝,表示第二人称。可译为“你(的)”、“你们(的)”。
例如:明代归有光《项脊轩志》:“某所,而母立于兹。”译文:“这儿,你的母亲曾经站立过”。
二、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所连两项在意思上不分主次、轻重,而是并列、并重的关系,可译为“和”、“及”、“又”、“并且”或不译。
例如:春秋列子《两小儿辩日》:“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译文:“这不是远的小近的大吗?”
2、表示承接关系,所连两项在时间、动作或事理上承接,可译为“就”、“然后”、“来”、“便”等,或不译。
例如:春秋孔子《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知道新的道理”。
3、表示递进关系,后项意思比前项意思更近一层,可译为“而且”、“并且”等。
例如:春秋孔子《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译文:“学了知识而且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
4、表示修饰关系,前项修饰后项,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不译。
例如:战国列子《愚公移山》:“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译文:“河曲有个智叟笑着劝阻愚公说”。
5、表示转折关系,所连两项在意思上相对或相反,可译为“却”、“但是”、“可是”等。
例如:清代蒲松龄《狼》:“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译文:“后面跟他的狼停住了,可是前面的那只狼又追上来了”。
上一篇:你好~求本楼主之前提问过的小说~
下一篇:明白韩文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