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现实,阅读《傲慢与偏见》
创始人
2024-09-08 19:10:13
0次
结合现实,阅读《傲慢与偏见》
《傲慢与偏见》这本书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力作,写于18-19世纪,反映那个时代人们金钱观和婚姻爱情观。
有地位的乡绅家族和贵族家族联姻,一般家庭的女儿嫁给有钱人,是那个环境下人们嫁女的追求和向往。
一句话,金钱和爱情就是一个被人们永远关注的话题。
这本书里讲述的是,英国南部一个小村庄里,几对情侣的爱情婚姻故事。乡绅班内特家的二女儿伊丽莎白与贵族子弟达西,以及大女儿与达西的朋友有钱的贵族喜结连理,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还有一个故事是伊丽莎白的好友夏洛蒂嫁给了愚蠢、粗俗而又自大的人柯林斯。这些爱情婚姻故事,不管婚姻是否幸福,都没有离开过暗藏其中的金钱。
婚姻中既有爱情又有钱,是人们追求完美婚姻的目标。金钱和爱情,伊丽莎白都得到了,似乎她是婚姻就是幸福的代表。
而夏绿蒂嫁给了愚蠢、粗俗又自大的柯林斯。 她和柯林斯没有任何感情的可言,但是这段婚姻却能保证她后半辈子生活无忧。这就是金钱的力量。
这些信息的给出,不由得我想起人们常爱说的一句话,“金钱不是万能,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在我国的一些经典爱情故事中,也找得到这些观念的影子。
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中,因为梁家没有马家钱多,竹员外就棒打鸳鸯,活生生拆散了一对好姻缘。这对深情的恋人,在人间不能结为甜蜜夫妻,只能寻死化蝶,再求来生。
多么悲切,多么令人惋惜痛心的爱情故事啊!这都是金钱惹的祸。
金钱在人们生活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非常重要的东西。尤其是那个时代,女人没有工作,没有赚钱的渠道。她们只能依赖于婚姻,仰仗于夫家。
现在时代不同了,男女平等了,只要你愿意,每个人都可以有工作做,都有赚钱的机会。女孩子自己养活自己,不存在任何问题。
所以,现在追求婚姻爱情的幸福,与《傲慢与偏见》的时代,不是同一个概念了。
现在我们要说的一句话是,只要你肯努力拼搏,男女都一样可以是命运的主宰者。
不久前,我看到一段视频,主持人采访90,95后。主题是《你选择什么年龄结婚》,多数90后年轻人回答是25~35之间。主持人问其原因,回答者说:25岁之前,刚刚参加工作,没有足够的经济储备,到30岁左右,有自己独立的经济了,结婚就顺理成章。
看看,现代人的观念,我们虽然离不开金钱,但我们自己的经济是独立的,不依赖于如何人,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当我们经济独立了,爱情和金钱就会双丰收。可比伊丽莎白姐妹和夏洛蒂强多了。
因为我们是独立的,不依赖于任何人,人格的独立比什么都重要。
社会学家涂尔干指出,金钱其实有一种“神圣性质”。 仔细想想就明白这个“神圣性”说得很有道理,金钱是一种通用、强大、用途广泛的物质力量。 所以,金钱和爱情一样都是永恒的主题。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