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全国的学子有福了。近日扬州文旅发出“邀请函”,今年7月至8月,瘦西湖、大明寺、隋炀帝陵遗址公园等扬州八大知名景区向全国大中小学生免费开放。
不用门票,不赶时间,更能好好地走一走。古往今来,名篇佳作,“慢”游扬州,连诗人的脚步都放慢了。
从李白的“烟花三月”到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扬州用诗词编织了一张温柔的网,让人甘愿沉溺其中。
本期江苏文脉开启“读城·诗词里的江苏”系列报道来到扬州,在假期到来之前,规划一场扬州游,学古人“骑鹤”的从容,在琼花影里、明月桥头,将日子过成一首“扬州慢”。
“慢”游扬州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如果说江南是一首婉约的词,扬州便是词中最动人的韵脚。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桥一柳,皆浸润着千年诗情。
从李白笔下“烟花三月”的烂漫,到姜夔“冷月无声”的苍凉,扬州以“慢”为骨,在时光的长卷中铺陈出一场永不散场的风雅。
“十里春风,二分明月,蕊仙飞下琼楼”,南宋词人赵以夫在《扬州慢》中,以琼花为引,将扬州春色比作天宫仙景。
如今,何园、个园中琼花依旧,若逢雨后,花瓣凝露如碎玉成球,恰似词中“看冰花翦翦,拥碎玉成毬”的净洁之美。静立花下,方知扬州之慢,是草木有灵,岁月无声。
三月扬州,琼花似雪,柳絮如烟,正是“烟花”二字最贴切的注脚。
漫步瘦西湖畔,看五亭桥倒映碧波,恍若杜牧笔下“春风十里扬州路”的繁华重现。
古人说“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而今日的扬州,只需一双布鞋、一颗闲心,便能揽尽“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的温柔。
“慢”忆扬州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扬州的“慢”忆,始于二十四桥的月影。唐人徐凝曾掷笔长叹:“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而杜牧更在桥边埋下伏笔:“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千年后,桥畔红药依旧年年生发,恰如姜夔笔下“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的诘问。扬州人把岁月酿成慢曲,教游人沿着平山堂的碑刻,读欧阳修“手种堂前垂柳”的太守风流。
“慢”忆扬州,终要触碰历史的痂。文天祥过广陵时悲吟“千载英雄泪,如今况楚囚”,史可法殉城前疾书“书至此,肝肠寸断矣”,如此慷慨赴义,墨迹点点,也是血迹斑斑……
但这座城总能在伤口上种出花来——梅花岭的寒香暗合了“数点梅花亡国泪”的忠烈,扬州的筋骨,从来柔中带刚。
“慢”忆扬州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谁说江苏没有“夜生活”的?扬州人首先就不同意。
穿越到千年前的大唐,在明月夜,扬州人张若虚会带你来到江边,赏那“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绝佳夜景。
一轮明月在浪潮翻涌间冉冉升起,雄浑壮阔之景跃然眼前。
江水蜿蜒曲折,绕着繁花似锦的原野流淌。月光倾泻而下,洒在花树上,晶莹闪烁,宛如细密的雪珠簌簌飘落,整个世界仿佛沉浸在一片银白的朦胧之中……谁看了不得说一句美!
《江苏文库》编纂出版委员会副主编、南京大学资深教授莫砺锋,曾在江苏文脉大讲堂上介绍,“孤篇横绝全唐”的《春江花月夜》从题名到诗句,共写了13次“江”字,这里的“江”就是长江。
莫砺锋说,在《春江花月夜》诞生的初唐时期,扬州是长江入海处,因此成为观涛的胜地。去扬州看广陵涛、广陵潮,就像今天去看钱塘潮一样热门。“张若虚观看长江,应该就在现在扬州西南方向一个叫三江营的地方。”
扬州的夜景,既有空灵幽静的自然之美,也有繁华热闹的城市之美。
作为漕运路上的节点城市,大唐扬州是当时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商业都会。
写“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李绅,曾乘船来到扬州,还被这里“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的繁华夜景惊到了。
唐代大诗人王建更是到扬州最繁华的市集夜游,看“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你看,原来扬州才是真·大唐不夜城。
“慢”赏扬州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扬州依江伴山,景致自不用说。王安石当年泊船于此,眼见“春风又绿江南岸”,却问“明月何时照我还”,大约也是被这慢吞吞的景致“绊住了”。
扬州的山水,不以险峻取胜,然而正是这江南风韵、温吞如水的格局,偏生能留住过客的魂魄。
郑板桥笔下"画舫乘春破晓烟"的景致,便是这般慢条斯理地展开——画舫是慢的,晓烟是慢的,连那满城丝管声,也必得慢悠悠地拂过榆钱,才算得扬州风味。
这等山水间孕育出的扬州人,自然文艺范十足。郑板桥说“十里栽花算种田”,生生将泥土味的田园歌写出了花香。
如今的瘦西湖畔,游人如织。他们举着相机,匆匆掠过五亭桥,又急急奔向二十四桥。殊不知扬州的山水,原是要用慢火煨着看的。
杜牧说“十年一觉扬州梦”,连李白那般豪放的人,说到扬州,也得叹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
慢赏扬州山水,其实是在赏一种消磨时光的智慧。这智慧藏在瓜洲的明月里,躲在邵伯湖的微雨中,最终化作词人头上的白发,与酒暖香温时的那一缕悄然。
夏日灿烂,扬州慢慢,这座城固执地守着张若虚春江畔的那轮月亮,等每一个狂奔的现代人,找“滟滟随波千万里”的心跳。
还有哪些关于扬州的好诗好词,欢迎评论区互动~
文 |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宋经纬 张文颖
图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庄剑翔
视频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钱念秋
部分诗词来自《江苏最美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