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时候和孩子出去逛街,在路边发现有人在卖刚出生的小鸡,毛茸茸的很可爱。孩子凑上去,饶有兴趣地看了一会儿,觉得还不满足,跃跃欲试着想要摸一下可爱的小鸡,这时售卖的商贩说摸不得,得买了才能摸。孩子便吵着要买一只,拗不过宝宝,我便给她买了一只看上去最活泼的小鸡,一路上宝宝开心极了,眼睛盯着小鸡怎么都不肯移开。可是在快要到家门口的时候宝宝突然一下子把小鸡扔了出去,我一时间反应不过来,明明上一秒还喜欢的不得了,怎么下一秒就虐待上小鸡了呢?可怜的小鸡还没有进家门就一命呜呼了,我一时间没有控制住情绪,训斥孩子太没有爱心了,孩子忍不住委屈地大哭起来。
看到孩子的反应,我忽然意识到,在整个过程中我是否也存在一定的失职呢?我并没有提醒过孩子小鸡很脆弱,需要好好爱护,不能够把它当成没有生命的玩具。可能在2岁孩子的意识里并没有区分开小鸡和玩具的不同,所以才会有孩子把小鸡当成玩具扔出去的表现。与其责怪孩子,还不如反思一下自己教育的缺失。
相信很多家长和我一样都遇到过类似的孩子虐待动物的状况,不过这背后的原因并非看起来那么简单,也许并不是孩子天性残忍,而可能是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有一定的缺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对于事物的认知是逐渐增强的,家长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适时的引导,当发现孩子的行为出现偏差时,粗暴训斥显然无用,追究其内在的原因进行启发才是最恰当的处理方法,我们要相信孩子们都是天性善良的。
1. 遇到陌生人也会愿意温暖的微笑
孩子天性是善良的,即使是遇到不认识的陌生人也会温暖微笑,对陌生人的逗趣也会开心回应。孩子的温暖善良即使是陌生人也能感受到快乐、幸福。
2.听到悲伤的故事会流眼泪
当宝宝听到悲伤的故事时,也会伤心地落泪。还记得给宝宝讲白雪公主的故事时,当听到白雪公主吃了毒苹果时,宝宝眼里晶莹的泪珠,让我一时很动容。
3. 看到父母辛苦会有些心疼
有时候父母无意间的一句“好累啊”,就会得到宝宝温暖的拥抱,我相信孩子的天性善良,他愿意无私传递爱。
那么很多家长就会很疑惑,既然宝宝是那么善良,又为什么会有虐待小动物的行为呢?这难道不是孩子没有爱心的表现吗?其实这不仅和孩子的天性有关和家庭教育也有一定的关系。
1.孩子的好奇心,把动物当玩具
在幼儿期,孩子的好奇心非常强烈,对于新鲜事物的观察非常敏锐。很多时候孩子的共情心理孩子没有成熟,并不能很好地感受小动物的情绪,认为动物和玩具是一样的。当动物因疼痛发出叫声时,孩子因为没有共情心理,还认为这是有趣的游戏,却没有想到小动物也会疼,也害怕受到伤害。
2.孩子有不良情绪,但是没有掌握正确的发泄方法
当孩子不开心的时候,家长没有给予重视和宽慰,孩子就很有可能发生虐待动物的行为,希望从中获得情绪的纾解。这也说明家长们没有帮助孩子掌握正确的纾解情绪的方法。
3.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过于严厉,孩子便如法炮制施加在动物身上
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倾向于打骂的教育方式,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错误的示范,孩子有可能会有样学样的把这些打骂转移到小动物身上,这既是单纯的模仿,又是一种移情的表现。
可见孩子出现虐待动物的行为,家长的影响占据了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同时,孩子虐待动物的行为也给他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这需要家长们重视起来。
1.促使孩子有暴力倾向
当孩子出现虐待动物的行为而家长没有及时发现并进行干预的话,孩子很有可能会有一定的暴力倾向。这对他今后的成长非常不利,不利于孩子融入集体之中,不利于他冷静处理问题,甚至有的孩子会因为崇尚暴力而造成无法挽回的可怕后果。
2.使孩子不懂得如何纾解情绪
会使得孩子始终无法掌握正确的纾解情绪、压力的方法,不懂得如何和父母沟通,更加倾向于自我封闭的状态。
3.缺乏爱心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长此以往,孩子的心理状态势必会受到影响,孩子会表现得很没有爱心,虐待动物的行为会影响他正常的心理发育,导致一些心理状态方面的异常。
当孩子有类似的行为发生的时候,家长的干预非常重要,帮助孩子改掉这个习惯,正确处理自己与小动物之间的关系,让孩子学会爱护小动物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