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是一位导师不小心将自己研究的一个数学题目夹在了给学生留的作业里。这道难题阿基米德没有做出,牛顿没有解出,成了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结果,这位学生用了一个通宵给解答了。事后他说,如果我事先知道这道题的难度,不可能在一个晚上把它解决。
俗话说,初生的牛犊不怕虎。牛犊之所以不怕虎,是因为它的无知。无知是一种心境,一种平静如水的心境,一种胸襟坦荡的心境。有了这种心境,才会有无畏的勇气。如果牛犊知道老虎是自己的天敌,知道老虎的勇猛与凶残,它就没了勇气和斗志。如果那位学生知道身边的导师和身前阿基米德、牛顿这样的大师都没解开这道难题,他必然产生畏惧和胆怯。
俗话又说,后生可畏。后生之所以可畏,是因为他的无畏。无畏是一种斗志,一种勇者无敌的斗志,一种无坚不摧的斗志。有了这种斗志,才会大有作为。精卫填海是一种无畏,虽然精卫鸟至今还没有将东海填平,但它的精神和勇气可畏。愚公移山也是一种无畏,虽然愚公及家人的力量比于大山无异于蚂蚁撼树,但他的诚心和信念可畏,最终感动了天帝,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太行和王屋。
我们习惯于遇事瞻前顾后,三思而行,如智者般处事不惊。就是在机会面前也左右权衡,前思后想,像学者般虚怀若谷。多余的顾虑蚕食着我们本能的冲动,没必要的斟酌消耗着我们无畏的天性。时不我待,机不可失,留给我们的只有悔恨和遗憾。
我们习惯于长辈们“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谆谆教诲,做事情的思维和行为定式也往往是先看前人是怎么做的,再想自己是怎么学的,而后不越雷池一步,亦步亦趋前行。这样虽避免了弯路,却错过了捷径。
我们习惯于对强者的敬仰,敬重他们无畏的胆量和勇气,仰慕他们可畏的能量和伟绩。因养成了抬头举望的习惯,我们也丧失了俯首下瞧的肌体功能,信心随之萎靡,斗志也随之泯灭。哀莫大于心死。曾经的热血男儿成为凡夫俗子,只好随波逐流,甚至苟延残喘。
正是我们习惯于这儿,习惯于那儿,才畏手畏脚,前怕狼后怕虎,使习惯的定式禁锢了头脑,羁绊了腿脚,成为不可逾越的牢笼。我们不能对习惯熟视无睹,就必然被其束缚,这种可怕的“有知”吞噬了我们应有的无畏,使我们碌碌无为。
无畏者的可贵就在于无知,对清规戒律的无知,对繁文缛礼的无知,对常规和习惯的无知。他们信马由缰,他们异想天开,他们舍我其谁!正是有了他们的侠者独行,我行我素,才使神话和猜想变成现实,才有了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
在这个社会越来越科技化,而科技越来越智能化和傻瓜化的时代,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动手,脑袋的功能似乎就剩下对手的指挥了。当动手彻底成为一种习惯时,我们的脑袋将丧失它的重量和分量。真到那一天,想一想,作为地球上进化最成功的动物,我们该有多么悲哀。
我们需要对现实社会的无知者,无知者无畏。
我们渴望对未知世界的无畏者,无畏者有为。
我们敬仰为人类社会做出非凡伟业的有为者,有为者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