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语录》读后感1000字
一直以来,我只知道对于孔孟之道,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然而何为其糟粕,何为其精华却不甚了了。近期细读了《孔孟语录》,方才了解“孔孟之道”的一些精华。
孔子的不为富贵违仁、从善如流、松柏后凋、身正令行、杀身成仁等思想,孟子的为民父母、推善及人、与民同忧乐、得道多助而失道寡助、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民贵君轻等思想,不但成为家喻户晓的格言和志士仁人的座右铭。今天仍然有很好的认识价值和教育意义。
在我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重温“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思想,无疑是大有益处的。
大至国家的治理,没有忧患意识,缺乏战略眼光,这样的国家是难以抗御外敌的,这样的民族是难以立于世界之林的。
十七世纪末期的俄国沙皇,下令所有的贵族子弟必须千辛万苦长途跋涉到西欧留学,源于他“生于忧患”。在当时的形势下,如果满足于停留在封建农业社会,俄罗斯民族必将落后挨打,他的强制性的近乎野蛮的政策终于赢来俄罗斯帝国的兴旺。日本的“明治维新”,也出于当时统治者的危机感,他们毫不留情地镇压当时的日本农民反抗“义务教育”等一系列举措,得来的是日本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日本民族在十九、二十世纪的崛起。相反,清朝统治者闭关锁国、醉心于皇宫生活的糜烂生活,得来的却只有“安乐之死”,大清帝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任由西方列强宰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