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生命沉思录》读后感700字
我一生勤奋不辍,天天都在读书写文章,但一遇到一个必须深入、更深入钻研的问题,就觉得自己知识不够,有时候不得不临时抱佛脚。人们都承认,有自知之明极难。有时候,我却觉得,自己的“自知之明”过了头,不是虚心,而是心虚了。因此,我从来没有觉得自满过。
我只有采用一个最原始、最笨、可又决不可避免的办法,这就是找出原书,一行一行,一句句地读下去,像沙里淘金一样,搜寻有用的材料。我曾经从1993年至1994年用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除了礼拜天休息外,每天来回跋涉五六里路跑一趟北大图书馆,风雨无阻,寒暑不辍。我面对汪洋浩瀚的《四库全书》和插架盈楼的书山书海,枯坐在那里,夏天要忍受书库三十五六摄氏度的酷暑,挥汗如雨,耐心地看下去。有时候偶尔碰到一条有用的资料,便欣喜得如获至宝。但有时候也枯坐半个上午,把白内障尚不严重的双眼累得个“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却找不到一条有用的材料,嗒然拖着疲惫的双腿,返回家来。经过两年的苦练,我炼就一双火眼金睛,能目下不是十行、二十行,而是目下一页,遗漏率却小到几乎没有的程度。
上学的时候,总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渴望长大,渴望工作。但是很快,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可繁重的工作压力,琐碎的家庭生活,使我很难抽出更多的时间学习读书。于是,又开始羡慕起学生的生活,渴望有朝一日,能重新迈进学校的大门,系统的学习。无数次的梦见上中师时开学的情形,我想,自己是有一种上学的情结。自学考试还剩一门外语,可是十几年没学,一切从头开始,谈何容易。现在,不能够看高深的书,稍微需要动脑筋想的,看一会儿就犯困,比安眠药催眠效果还好。我是一个非常固执的人,老公常形容我“不一头撞到南墙上,撞个头破血流都不死心”。但是,我始终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有志者,事竟成。”不管结果怎样,一定要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