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千载 徐州新唱 汉风千载 徐州新唱 姹夐寰愬窞
创始人
2025-11-24 11:00:57
0


2024年徐州汉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无人机表演。


徐州云龙湖景区俯拍图。


二〇二四年四月,徐州文庙街区开街仪式节目表演。


徐州汉文化景区“车马出行”雕塑广场。

楚汉争霸地,犹闻剑戟声。

这个两千多年前的故事,在江苏徐州这片土地上仍有印记。故事的结果是你我所知的汉朝的建立,一个持续了400多年统治的大一统国家。

作为两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近年来,徐州通过统筹汉文化遗产考古发掘与保护传承,系统阐释汉文化的价值内核,通过数智赋能、打造文商旅新场景等“活化”利用,不断赓续千年文脉。

一首歌

何以为汉 “四绝”为证

大风起兮云飞扬……

一首《大风歌》,让世人记住了汉高祖刘邦的故乡徐州。这里在秦时承载了他的崛起,随他一起打天下的萧何、曹参、樊哙等西汉开国功臣也大多来自徐州。

公元前201年,刘邦将徐州这块战略要地分封给其弟刘交,前后相传12代楚王。东汉时期,这里又封为楚国,后封为彭城国、下邳国。两汉400余年,先后有20余位诸侯王分封于此。

作为刘邦故里,徐州与汉王室关系紧密,有“王朝文化的晴雨表”之称。刘交在西汉王朝建立、文化秩序重建、拱卫汉室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以至于代王刘恒面对群臣拥立时,提出“愿请楚王计宜者”。在刘交的治理下,楚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取得全面发展。

“徐州汉文化的典型性与丰富性值得关注。”徐州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所长刘照建介绍,徐州汉代墓葬有3000余座,汉文化遗址遗迹544处、汉代可移动文物1.2万多件,形成了——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汉玉的“汉代四绝”。

西汉楚王开创了“因山为陵”的横穴崖洞墓的墓葬形制,对汉代以及以后的墓葬建筑技术产生了深远影响。驮蓝山汉墓被考古学者誉为“崖洞墓典范之作”,墓道凿山落差最深达16米以上,有前室、后室、厕所、浴室等,体现了汉墓“前堂后室”“前朝后寝”的布局特点,是楚王生前华丽宫殿的缩影。龟山汉墓是一座典型的夫妻“同茔异穴”的合葬墓,甬道沿中心线开凿最大偏差仅8毫米,两条甬道间隔19.58米,彼此几乎平行,如此精巧的设计与施工,为后人所惊叹。

历史学家翦伯赞曾评价汉画像是一部绣像的汉代史。“徐州是汉画像石的发源地之一,现存有汉画像石总数2500余块,是目前国内收藏汉画像石最多的城市。由于受楚文化浪漫气息与中原礼制文明的双重影响,徐州汉画像石题材广泛,既朴拙厚重又充满想象力。”徐州博物馆汉画像石艺术馆管理部副主任陈钊介绍。

车马出行是馆藏汉画像石中最流行的题材之一。贵族出游,宝马雕车,浩浩荡荡,显赫过市;反映汉代体育竞技的《力士图》中有7位大力士,有人背牛、有人扛鼎,有人拔树、有人伏虎;徐州人对烧烤的热爱藏在了《庖厨图》中,有打水的、烧火的、切肉的、烤肉的,还有人一手拿扇一手拿烤串。

或身穿甲胄跽坐,或骑马飞奔……狮子山楚王陵,6条俑坑,出土了4000余件汉兵马俑,体型平均仅为50厘米,面部表情丰富,步、骑、车兵构成的军阵完整还原了西汉楚国的军队编制。

汉玉在徐州墓葬中出土较多,大概有1000多件,单是狮子山楚王陵就出土了200多件,不仅有冠绝全国的金缕玉衣,还有双联玉管、龙形玉佩、刖形玉饰等玉器孤品。

中国文物学会玉器研究委员会原副会长卢兆荫表示,西汉各楚王陵墓出土的玉器,数量多,品类齐全,在时代序列上从西汉早期至西汉晚期接连不断,同时还具有特殊的艺术风格,是汉代其他诸侯王国玉器所无法比拟的。

一条街

和合共生 融贯古今

彭城七里,风华尽目。

南起云龙山,北至故黄河,沿途串起徐州博物馆、户部山、戏马台、回龙窝、文庙、城下城遗址博物馆、黄楼等诸多景点,约7里长的街区,散落着235个大小历史文化遗存,串联起徐州的沧桑变迁。

汉文化,在这里从静态展示转向活态传承。

在“彭城七里”数字体验馆,观众可以擂战鼓、摇旌旗,体验楚汉对战的惊心动魄;可以挑选汉画像石图样,通过电子屏拓印了解汉代的生活场景;还可以坐上影院的飞椅,在沉浸式的巨幕中穿越千年,与项羽在戏马台同点兵,与刘邦在歌风台共歌,与楚王刘交在王宫共赏乐舞。

周末中午,总面积约6700平方米的徐州饮食文化博物馆热闹非凡,作为一个集在地文化传承、地道美食甄选、文化演艺和国潮沉浸体验于一体的全场景文商旅综合体,吸引了不少身着汉服的游客们进店打卡用餐。11点15分,一场建鼓舞准时在互动舞台开演,一鼓竖立于舞台中央,舞者一边敲击建鼓,一边翩翩起舞……这种勃兴于汉代的舞蹈在汉画像石中多有体现,徐州饮食文化博物馆根据其中的元素提炼编排成了一段6分钟的表演,让顾客可以边就餐边沉浸式感受汉代文化的魅力。

在今年汉文化旅游节期间,当地还在“彭城七里”复原了汉代“百工坊”“百味坊”“蹴鞠场”等互动场景,布设汉味非遗市集,推出了“汉家烟火·游徐州”“汉风奇妙夜彭城”等活动。

除了在地体验,通过文创产品的打造,还可以让游客把汉文化体验带回家。“不如跳舞”的陶舞俑、“等待投喂”的豹形石镇……汉代出土文物成为徐州文创的“显眼包”。汉宫乐舞DIY手摇音乐盒以徐州博物馆内的“西汉女乐舞俑”为创作原型,盒内舞俑翩然起舞,外观巧妙融合了传统汉风纹样元素;明星文物金缕玉衣化身迷你版融合“躺平”梗,通过文物本身的躺平造型延伸“躺赢”和“悠哉”的概念,将文物进行新的表达。

“历史文化的活化其实就是重构链接。”徐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沙波介绍,近年来,随着新场景、新模式、新技术的设置,越来越多尘封的文化走向当下生活,“彭城七里”的文化标签越来越显著,已成为当地人常到、外地游客必到的“网红打卡地”和“文旅新地标”。

一座城

千年文脉 科技赓续

在刚刚举办的第三届汉文化论坛上,数字人刘邦现身徐州,击筑吟诵。这是经过全国10多位历史学、考古学、美术史权威专家联合考证,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刘邦进行的形象复原。在这场5分钟的数字化沉浸式开场中,通过全息纱幕、裸眼3D、数字复原等技术融合完成了数字时代的文明呈现。

在数字时代,城市文明如何赓续?徐州正在探索自己的答案。

此次论坛上,徐州汉画像石数字化成果正式入藏国家版本资源总库。此次国家版本资源总库入藏了徐州博物馆24件汉画像石文物的三维数据以及35件平面类文物高清摄影数据,相关数据将用于展览、交流等公益用途。中国国家版本馆纪委书记安乐表示,将运用VR、AR等技术打造沉浸式展览等创新应用场景,让沉睡的汉画像石“活”起来。

“徐州古城数字图谱建设项目”也在此次汉文化论坛上进行了发布。该项目由南京大学与徐州市共建,包括3个主要分支——徐州古城时光机(4至5个历史时期),梁王城、下邳城遗址三维数字重建及丰县老城(20世纪中期)XR逆向建模。

2024年,南京大学中华文明数智创新实验室启动了“中华古城数字图谱集成”项目,以跨学科的数智方法赋能古城保护,用卫星图、天地图和海量文献在算法整合中破解古城保护难题。开发中华古城多时相地图平台,为近3000座中华府县古城绘制“古今对照”双城之图,构建中华古城保护区识别平台,智能识别历史城区的外廓,分析古城郭、古街巷、古河道等城市肌理。打造中华古城风貌重建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古城的智能形态修复,生成多维度文明图谱。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鲁安东教授介绍,在建设徐州古城数字图谱的过程中,将创建汉文化古城资源库与基因库,绘制徐州古城文化基因图谱,同时通过数字可视化和具身交互技术,支持徐州古城和汉文化的数字传承与国际传播。

徐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窦铜顺表示,以数智技术激活汉文化资源,为城市文明传承创新提供了重要支撑。这些项目不仅能让我们更直观感受汉文化魅力,更能助力汉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未来,我们将持续推动更多汉文化资源数字化转化,让千年汉风在数字时代焕发新活力。

(本文配图均由徐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人民日报海外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AI赋能影像新生!第五届未来视... 11月21日,第五届未来视听创新大赛“AI智能影像赛道”复赛路演在北京广播大厦成功举办。 为促进首都...
红色铸魂 绿色打底 文脉赋能—... 来源:环球网秋末冬初的商洛市洛南县保安镇,层林尽染,色彩斑斓。慕名而来的游客,或走进红色教育基地追忆...
原创 继...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国际舞台上,外交关系的微妙变化常常对国家命运产生重大影响。日本新任外相高市早苗上任一...
逛吃玩赏乐翻天!新会崖门“硒游... 游崖门,品美味,周末乐翻天!11月23日,为期三天的“硒游记2”江门市新会区崖门农文旅欢乐游系列活动...
千城胜景|河南罗山:层林尽染藏...   初冬时节,位于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的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层林尽染,秀美如画。起伏的山峦之间,红、...
兆新股份:公司目前暂无存储AI... 兆新股份11月24日在互动平台回复称,公司目前暂无存储AI相关业务。 来源:金融界AI电报
发布行业首部“教科书” 携程以... 近日,一本名为《现代旅游门店运营与管理》的新书在旅游从业者中引起广泛关注。这本由携程旅游渠道事业部C...
AI应用首次实现万人互动共学 ... 当大多数AI教育产品还在纠结于“像不像真人”、“超越真人”时,与爱为舞已经实现了AI导师的规模化服务...
山东莒县:毋忘在莒,不止千年 ... 夜幕垂下薄纱,莒县便点亮了另一部史诗。这不再是史册里沉默的“毋忘在莒”,而是一座古城在月光下的鲜活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