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伪造冒充泛滥,冲击数字时代信任体系
创始人
2025-11-08 09:15:11
0

来论

近日,有网友发现演员温峥嵘同时“现身”三个不同直播间,她身着不同服装推广着不同的产品,动作神态与本人高度相似。其实今年4月,温峥嵘就曾对此进行过声明和维权,但没能阻挡住网络盗播和AI冒充行为的泛滥。

AI滥用问题如今可谓泛滥成灾,公众人物的生物特征因高商业价值成为优先侵权目标,但AI滥用早已突破“名人专属”的边界,形成覆盖全人群的风险网络。宁夏警方破获的AI换脸诈骗案中,骗子通过实时换脸伪造亲友视频实施诈骗,让受害者防不胜防。更令人担忧的是,AI技术门槛持续降低,开源工具、消费级电脑即可完成实时换脸,甚至“一张照片就能生成动态视频”,使得侵权违法成本极低,而维权成本却居高不下。

AI深度伪造技术的泛滥,正在瓦解人类社会赖以存续的信任基础。AI合成的音视频的逼真度甚至让本人都难以分辨,“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传统认知被彻底颠覆。这种信任危机早已超越个体权益范畴:消费者因AI虚假代言误购劣质产品,破坏市场诚信;“AI医疗误诊”等虚假信息误导公众决策,威胁生命健康;虚假视频甚至可能激化社会矛盾,动摇公共秩序……

“赛博温峥嵘”泛滥让温峥嵘陷入自证困局,维权陷入“封一个、冒一个”的拉锯战。这起看似公众人物专属的维权困境,实则是AI滥用向整个社会发出的信任危机预警——当技术门槛低至一部手机即可克隆人脸、合成声音,当“证明我是我”成为数字时代的荒诞命题,AI已从服务工具异化为潜在侵权利器,其危害正从公众人物蔓延至每一个普通人。

遏制AI滥用、重建信任体系,绝非单一主体能完成,需法律、平台、公众形成闭环治理,让技术回归服务本质。

法治是治理AI滥用的根本保障。尽管《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等法规已明确要求AI内容“亮明身份”,禁止未经授权使用生物特征信息,但仍需强化法律的刚性约束。一方面要细化追责条款,对AI伪造、传播侵权内容的行为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效震慑;另一方面要完善证据规则,降低被侵权者的举证难度,明确平台与侵权者的连带责任,破解“维权难”困境。

平台作为AI内容传播的关键枢纽,必须压实主体责任,落实AI内容标识义务,让AI生成内容“自带身份证”,并建立全链条管控机制,对违规账号实施黑名单管理,追溯资金流向并移交执法线索,而非简单封号了事。还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广照片视频防伪技术,构建多因素身份认证体系,从源头遏制深度伪造风险。

面对AI滥用风险,公众需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辨识”。普通人应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非必要不泄露人脸、声音等生物特征,学习基础辨伪技巧,遇到可疑内容时通过权威平台溯源核实,不做虚假信息的“二传手”。

技术本身并无善恶,AI的价值终究取决于人类的选择与约束。唯有以法律划红线、以技术筑防线、以素养强能力,才能遏制AI从“深度合成”沦为“深度伪造”。

□胡欣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跟着电影去秋游|这份精选秋日电... 来源:央视频深秋已至在这个自带“电影感”的季节不妨让电影成为你的旅行向导循着银幕上的动人画面开启一场...
AI算力对决,中国超节点赢下关... 2025年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曙光scaleX640超节点投出一枚深水炸弹。 单机柜640卡的算力密...
毕马威:AI驱动氢能产业迈向“... 11月7日,毕马威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发布了《AI技术在氢能领域的应用研究》报告中文版,聚焦...
落叶缓扫 留住诗意!快来青岛赏... 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8日讯 2025年的秋,褪去了“秋老虎”的燥热,换上一袭清朗的外衣。褐色的法桐...
11月15日“星光・燕赵号”解... 11月起,京津冀首列全景观光旅游列车“星光・燕赵号”正式启动秋冬季全新运行计划。11月8日,北京青年...
山东乐陵:开启“工业+文旅”新... 2025年11月6日,游客在山东省乐陵市泰山体育产业集团奥运博物馆参观游览。近年来,山东省乐陵市充分...
AI时代,教师该何去何从? 编者按:在技术解构传统教育模式的当下,教师的独特价值究竟何在?师范教育又该如何打破 “制度惰性”,培...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陆雄文院长对话... DoNews11月8日消息,据复旦管院官方公众号报道,近日,「复旦管院恢复建院40周年·领变者论坛」...
寻找AI无法替代的最后一公里丨... 封面新闻记者 刘彦君 记者节前夕,整理这一年的足迹,一个问题始终萦绕心头:在AI能够快速生成信息、整...
解读有实力的GEO优化推广公司... 解读有实力的GEO优化推广公司:效果、费用与推荐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AI已经成为了获取信息的常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