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贵州频道
涂敏 陈洁泉
航拍平塘特大桥与“天空之桥”服务区。人民网记者 涂敏摄
“打卡贵州桥!”深秋傍晚,阳光斜洒,贵阳游客陈雪梅站上天空之桥服务区观景台,举起手机定格夕阳与大桥相拥的瞬间,朋友圈刚发出,点赞和追问地址的评论接连刷屏。
镜头中,夕阳为横跨槽渡河峡谷两岸的平塘特大桥主塔镀上暖金,332米高、相当于110层楼高的主塔冲出云端,构成一幅生动的山水画。
建成于2019年的平塘特大桥,坐落在贵州黔南,拥有世界最高的钢筋混凝土桥塔,被称为“天空之桥”。借大桥之势,2020年,天空之桥服务区应运而生,成为贵州首个桥旅融合观光服务区。
从“路过”到“沉浸式”观桥,这个服务区除基础配套设施外,还藏着不少惊喜:桥梁科普馆解锁贵州建桥黑科技,天文馆联动“中国天眼”科技奇观,山顶天文台是追星星的绝佳点位等,全方位升级服务区的定义。
如今,这里已从高速驿站变身全国桥旅融合标杆,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斩获全国AAA级景区、五星级服务区、全国公路科普教育基地等多项称号。在此基础上,天空之桥服务区推出以桥梁科普馆、摩崖石刻、南仁东纪念馆等为主题的红色旅游线路。
“中途停靠”逐渐成为“专程打卡”。2023年至今,天空之桥服务区累计接待研学团队718场、师生3.4万余人。观高桥、看天眼、赏云海、追日出,成为创新出游目的地。今年10月,该服务区还获评年度“公路服务优秀品牌”。
以旅游“中点”的定位辐射带动旅游“终点”的延伸,这份吸引力还跨越了省界。2023年,贵州平塘与广西天峨、乐业、凤山、南丹五县成立“天字号”旅游联盟,整合大石围天坑群、“中国天眼”“天空之桥”等独特资源,通过游客互引、线路互通、交通互联,让桥旅融合版图不断延伸,也让旅行路上风景愈发丰富。
放眼全域,享有“世界桥梁博物馆”之誉的贵州,超3万座桥梁雄踞黔山秀水间,它们既是联通山海的通道,也是自带流量的风景。不久前,“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建成通车,开启贵州桥旅融合3.0格局,打造桥体观光、极限运动、乘电梯登顶桥塔、云端喝咖啡等创新业态,桥旅融合的新玩法已让“到贵州看高桥”成为新风尚。

航拍平塘特大桥。人民网记者 涂敏摄

航拍平塘特大桥。人民网记者 涂敏摄

航拍平塘特大桥。人民网记者 涂敏摄

车辆在平塘特大桥上行驶。人民网记者 涂敏摄

车辆在平塘特大桥上行驶。人民网记者 涂敏摄

航拍平塘特大桥。人民网记者 涂敏摄

航拍“天空之桥”服务区。人民网记者 涂敏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