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9月20日至10月8日,2025年上海孔子文化节在嘉定孔庙举办,本届孔子文化节以“嘉韵流芳 斯文在兹”为主题,通过“仰之弥高”“诗礼风华”“璀璨人间”三大篇章主线,集中呈现了文化节开幕式、孔庙讲堂、孔子国学一日营、“孔门十哲”主题漫画展、“对话孔子”知识问答、“儒风雅韵·潮玩州桥”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参与体验。
研究发现,近年来持续举办的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北京孔庙国子监国学文化节、衢州南孔文化旅游季、上海孔子文化节等以“孔子文化”为核心IP的综合性文化节庆活动,具有纪念先哲、传承文脉、创新展示中华文化核心内涵、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等积极功能,成为集中展示、赓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与平台,对于深入推进“第二个结合”、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孔子为我们留下的精神文化遗产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绵延数千年而从未中断、传承至今且对世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文明形态,这与孔子及其所代表的儒家文化密切相关。孔子及儒家文化构成了中华文明的核心内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思想观念、道德精神、政治理念都来源于孔子思想及儒家文化。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包括仁爱、礼治与德治、贵和、中庸、有教无类等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不仅塑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突出特性,还扩展传播至东亚、东南亚各国,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孔子为我们留下的思想文化遗产,经过一代代华夏子孙传承不辍,已经融入中华文明的核心思想文化体系和中国人的精神血脉。
如今,各种形式的孔子文化节庆活动,正是在深入挖掘和充分弘扬这些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探索构建并持续打造的节庆文化平台,旨在纪念孔子等华夏先哲、赓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且,当代孔子文化节庆活动所实现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充分把握“第二个结合”的历史性、时代性与实践性,坚持守正而不守旧、尊古而不复古,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守正创新。
从今年各地举办的孔子文化节庆品牌活动来看,更是在内容创意、形式创新上达到了新高度。例如,2025年9月27日至28日在山东曲阜举行的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包括“畅游圣地 悦享金秋”等系列文旅活动、大型民族舞剧《孔子》、明故城开城仪式、祭孔展演、孔庙万仞宫墙“大哉孔子”光影秀、《长安三万里》VR体验等具体内容。再如,2025年9月8日正式启动的第十届北京孔庙国子监国学文化节,以“国学圣地,德化天下”为主题,在深度挖掘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拓展串联永定门、隆福寺、钟鼓楼等文化地标,精心打造多条传统文化游径,着力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性发展。同期,南孔圣地衢州启动“古城新市 礼乐宾兴”2025南孔文化旅游季,包括2025衢州儒学论坛、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孔子诞辰2576年祭祀典礼、“泗淛同源·礼运大同”孔子文化交流展、“古城新市 美美与共”国际交流活动、“古城新市 以礼润心”推广普及活动、“在有礼衢州看见文明中国”有礼周等6大主题、20余项活动,充分呈现了中华传统礼仪文化与衢州历史文化的交相辉映。
孔子文化节庆活动的多重功能与当代价值
当代各种形式和主题的孔子文化节庆活动,具有创新展示中华传统文化核心内涵、有效促进文化交流、充分发挥文旅融合赋能价值等多重功能和价值。
一是创新展示中华文化核心内涵
从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北京孔庙国子监国学文化节、上海孔子文化节等节庆活动的具体内容来看,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文化“与时偕行”、“与时俱进”,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表达形式,使其重焕时代光彩。例如,2025年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通过“活化”文化传承,打破传统文化展演的空间限制,精心设计了“文润海岱 游读齐鲁”等主题游径,让人们在游览过程中感受齐风鲁韵的魅力。再如,2025年第十届北京孔庙国子监国学文化节开幕式上推出的大学生“AI×国学”创新实践大赛,共吸引全球150余所高校的青年学子参与,有效增强了活动的时代性与科技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让更多民众尤其是青年人群能够更充分地关注、体验、认同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与时代价值。
二是积极承续祭孔礼仪精神标识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祭孔礼仪是中华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孔子而在孔庙(文庙)、学宫、书院等场所举行的隆重祀典,通常在春秋仲月上丁日、孔子诞辰日等日期举行,又称为“丁祭”、“释奠礼”。传统的祭孔仪程包括雅乐、佾舞、三献礼(初献、亚献、终献)等内容,主要通过陈设牲、酒等祭品、献演大型庙堂祭祀乐舞等方式,表达对孔子的崇敬、追念之意。近年来,祭孔典礼普遍成为各地孔子文化节庆活动的核心内容。其中,尤以山东曲阜孔庙的祭孔礼仪规模为盛。2006年,曲阜孔庙的祭孔大典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5年是孔子诞辰2576周年,9月28日上午9时曲阜孔庙联合海内外60余家文庙、书院、儒学机构正式开启全球“云祭孔”活动。我们在今天祭祀孔子的意义,不仅在于表达对孔子的追怀、纪念与敬仰之情,展现中华礼乐文明的深邃魅力,更能让当代民众在对中华传统礼乐文明的亲身体验中,身体力行地体会一种内在的道德使命与民族精神标识。
三是有效促进全球文化交流互鉴
近年来各种具有国际参与性的孔子文化节庆活动平台,在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为全球民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个深入了解和亲身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良好契机的同时,也积极推动着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化解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实现当代世界走向持久和平的宏大愿景。例如,2025年9月27日至28日在山东曲阜举办的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上,不少海外嘉宾认为,中华文化可以为当今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贡献宝贵的思想资源与中国智慧。任何一种人类文化形态,都必须借鉴其他文明形态、取长补短,才能持续发展、兴盛。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学说深刻体现了中华文明对于多样性的包容精神,在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时代背景下,可以为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提供重要启示。
四是充分发挥文旅融合赋能价值
文旅融合是近年来我国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相互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方针,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确定为核心实践原则。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近年来,各种形式的孔子文化节庆活动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原则下,通过创新构建古迹参访、旅游研学、文艺演出、文创商贸、休闲消费等功能板块,实现了传统文化资源的产业赋能价值。例如,2025年在上海嘉定孔庙及其周边区域举办的上海孔子文化节,通过深入挖掘嘉定历史上“人文荟萃”、“文运昌盛”的核心文脉标识,聚焦当地与儒家文化、科举文化、耕读文化密切相关的历史风貌区、文化遗产、风土民俗,充分融入嘉定孔庙、州桥古镇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并结合当代年轻群体的认知特点与审美观念,创新打造汉服巡游、古镇民歌演唱、非遗集市等丰富多彩的沉浸式体验活动,让传统文化以鲜活灵动的形式呈现,提升了活动的综合体验效果,充分发挥了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强大赋能价值。
总的来看,近年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孔子文化节庆活动,是推动以儒家文化为重要内容的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具体实践,是对“第二个结合”核心要义的认真探索,也是我们持续坚定文化自信、勇担新时代文化使命的重要体现。无论是庄严的祭孔大典,还是生动的书院研学,都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核心内涵,持续推动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与创新发展,焕发出强大的时代生机。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原标题:《从当代孔子文化节庆活动看中华传统文化赓续与创新发展》
栏目主编:王多
本文作者:王群韬 张洪瑞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