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与电力、互联网等技术一样具有普遍适用性,能够广泛渗透到千行百业,成为塑造国家竞争新优势的关键力量。截至2025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已发布人工智能大模型1500余个,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总量比重超过60%,形成覆盖基础底座、模型框架到行业应用的完整产业体系。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科技产业信息服务平台“第一新声”近期发布《2025中国AI产业创新先锋榜单》,旨在聚焦AI产业创新实践,发掘并表彰在技术突破、场景应用、生态构建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企业,为行业发展提供清晰的价值参考。北电数智凭借其全栈AI布局和丰富的落地案例,在评选中进入全部三大类榜单,荣获“2025中国AI先锋企业TOP30”「综合榜」、“2025中国AI基础设施创新企业榜TOP20”、“2025中国AI大模型创新企业榜TOP20”、“2025中国垂直AIAgent创新企业榜TOP30”「行业榜」,“2025中国AI创新应用案例TOP10”「案例榜」,成为本届榜单中兼具技术创新深度与行业落地广度的代表性企业。
AI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高质量数据成关键
纵观国内AI产业,仍处于从“模型与算法竞争”迈向“数据生态与产业落地竞争”的上半场。决定未来格局的已不再是单一模型的参数多少,而是获取高质量数据、并将其安全可信地转化为产业价值的能力。如何破解数据信任难题、实现数据价值的安全释放,已成为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议题。而可信数据空间的生态建设,或已成为这一新竞争格局中的关键。那么,目前哪些企业提供可信数据空间和服务?可信数据空间的标杆案例有哪些?
北电数智前瞻性布局“红湖·可信数据空间”技术,并于2025年升级“红湖·可信数据服务”,构建起覆盖数据存储、开发、可信使⽤、流通、托管全⽣命周期的产品和服务体系;同时依托“算⼒+模型+数据”全栈AI要素产品体系的完整布局,为可信数据空间的规模化应⽤奠定基础,现已在医疗、工业等多个关键领域实现规模化落地。
可信数据服务深入各领域,加速产业升级
对于信息产业而言,客户普遍认为将数据资产托付给央国企背景的服务商更为可靠。作为北京电控面向人工智能领域布局的产业平台公司,北电数智在提供可信数据服务时具有天然的公信力优势。例如在医疗领域,北电数智与中日友好医院等医疗机构共建“医疗可信数据空间”,打造专病数据驱动的大模型开发平台。目前针对皮肤科领域的“樱智·a专病大模型”已率先落地应用,有效实现了诊疗流程优化:相应科室诊疗时间缩短20%,病历书写效率提升75%,病例质量提升20%,有效减轻了医生负担,实现了数据要素价值转化与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
针对工业领域数据安全风险高、数据流通效率低、数据价值难释放等问题,北电数智“红湖・可信数据空间”以“可信数据价值=信任系数(安全)×流通效率(架构)×应用门槛(工具)”为核心理念,创新性提出“零数据工程”端到端解决方案,同时在“红湖・可信数据空间”的基础上延伸出知识⼯程和数据合成两⼤能⼒中台,系统化推动工业数据的安全流通,助力企业实现数据资源的体系化整合与智能化应用。
例如某头部高端制造企业虽拥有自有模型和高质量数据资源,却因数据高度敏感,始终未敢将其交由第三方进行模型训练。北电数智通过“红湖・可信数据服务”的可信数据空间、国密算法、硬件加密与安全认证等能⼒,为企业与算⼒运营⽅、模型训练⽅之间构建安全数据通道,帮助其实现了在不暴露原始数据的前提下完成高效流通与使用,做到了“数据可⽤不可见”。
“星火·工业底座”落地,加速工业场景智能化转型
为推进AI工业应用,北电数智以“AI生产力中心”重塑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依托国产混元高效计算方案,深度融合多源工业数据与多种大模型能力,构建“星火·工业底座”。“星火·工业底座”具备覆盖全流程的模型能力,提供通用模型与行业垂直模型,支持多模型协同优化;其基于工业AI原生知识库,可将工厂数据转化为高质量训练知识,支撑创新应用与Agent服务开发,旨在为制造业提供全价值链智能化服务,覆盖“研、产、供、销、服”等环节。
目前,该底座已落地佛山装备制造、医疗器械、家纺印刷等领域,通过建设智算中心、开展专属模型训练,为当地提供语言、多模态、3D生成、数字孪生、文生图、文生视频等6类垂域模型,推动泛家居行业智能化与柔性化升级,助力打造“AI+工业制造”全国标杆。在SuperCLUE发布的SC-Industry工业大模型评测中,北电数智“骄阳·工业大模型”以83.44分位列第一,且在“应用能力”维度及“工业数据分析”“工业智能体Agent”两个子项能力上均拔得头筹,在工业场景中较具发展优势。
此次入选《2025中国AI产业创新先锋榜单》并入围“2025中国AI先锋企业TOP30”「综合榜」,是对北电数智综合实力与商业价值的最佳注脚。在全球AI竞争聚焦数据生态与产业落地的关键节点,北电数智将为我国AI产业从“技术突破”迈向“价值转化”提供有力支撑,持续为建设数字中国注入更强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