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跨越时间长河,见证历史变迁,
它们凝结过去,连接当下,传承未来。
河南文物之窗——文化遗产耀中原,
带您走进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遍访石窟寺,
聆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人故事。
△点击音频,听有趣的广播剧
《河南文物之窗·文化遗产耀中原》,今天我们探访的是豫西千年琉璃佛国——陕县安国寺。

陕县安国寺山门
游客:导游,这寺院屋顶的彩瓦金光闪闪,莫非是传说中的“琉璃寺”?
导游:真是慧眼如炬啊!安国寺始建于隋末,因满铺彩釉筒瓦得名“琉璃寺”。您瞧这龙凤大脊、琉璃飞檐,阳光一照,整座寺院流光溢彩!更玄妙的是寺名来历:隋炀帝为镇压豫西起义敕建此寺,“安国”二字暗藏刀光剑影,堪称帝王心术的“镇国利器”。

安国寺火墙
游客:寺里这道高墙好特别,竟把院子劈成两半?
导游:这面墙叫“火墙”,是安国寺一绝,4米高墙自东向西横贯寺院,分前后两院。正中门楼雕着“二龙戏珠”,东嵌蟠龙砖雕,西刻麒麟献瑞。您摸这隆庆四年(1570年)石碣——“重修火墙序”!

正殿檐下木雕
游客:墙上这些木雕人物活灵活现,是什么名堂?
导游:此乃安国寺“三绝”之一!您看廊檐下八仙过海木雕:铁拐李的葫芦、何仙姑的荷花纤毫毕现;六抹格扇门上“麒麟望月”石雕,眼珠竟用琉璃镶嵌!更厉害的是清代石柱楹联,昌水萦洄万顷流光映梵宇,字迹如游龙走蛇。传说匠人雕完最后一笔,当场掷刀长啸:“神仙手段不过如此!”

火墙砖雕
游客:院里石碑为何寥寥无几?
导游:这里藏着段辛酸往事。1958年修龙脖水库,几十块唐碑宋碣被拆去砌了坝基!如今仅存八通明清碑,最珍贵数万历五年《曹洞正宗碑》。您想啊,当水库波光粼粼时,水底正沉着安国寺失落的千年记忆……

火墙门楼南侧
陕县安国寺,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始建于隋末,是豫西唯一保存完整的琉璃古建群。其独创的火墙防火体系、精湛的三雕艺术(砖雕、木雕、石雕)及“以寺安国”的历史背景,生动诠释了古代建筑智慧与政治风云的交织。寺内明隆庆四年火墙题记、清道光石柱楹联及曹洞宗碑刻,为研究佛教建筑史提供关键实证。2013年,安国寺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文物之窗·文化遗产耀中原》由河南省文物局与河南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联合出品,聚焦对外开放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讲述河南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文化根脉。
来源: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程冰冰 谷艳敏 罗曼 马翔 罗栋巍
图片来源:三门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