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了你们的协助,及时保全了对方财产,为我们挽回了80多万的经济损失!”近日,山东美陵中联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于庆华握着临淄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工作人员崔杰的手连声感谢。此前,该企业与外省合作企业发生合同纠纷,急需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但因管辖权问题面临立案困境。临淄区人民法院第一时间启动“跨域立案”机制,积极协调外省法院配合,对涉案外省企业相关财产采取了保全措施,有效避免了企业权益受损。
这起纠纷的快速解决,正是临淄区以法治为基石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缩影。临淄区紧扣企业需求,以政法机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行动为抓手,从“解难题、护权益、提效能”三个维度发力,为企业发展筑牢法治“防护网”。
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临淄的创新举措不止于此。聚焦企业在法律服务、执法规范、案件执行、破产清算、知识产权保护等7个方面的“急难愁盼”,今年以来,临淄区政法系统打出“组合拳”,开展涉企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化解纠纷72起;对接异地执法司法41起,办结拖欠账款执行案356件、追资9702万元,办理侵害企业权益案件15起;建立涉企案件分析研判机制,16件案件“快侦快办”、3925件一审民商事案件“简案快审”;为500余家企业开展法律培训,打造“一站式”企业法律服务中心。一系列举措让企业感受到“法治温度”,更让“办事依法、遇事找法”成为企业共识。
法治是“定盘星”,数字是“加速器”。为解决企业商事登记“反复跑、多次改”的痛点,今年6月,临淄区试运行“商事登记AI智能辅助场景”,聚焦“智慧起名”与“智能辅助审核”两大核心功能,让商事登记进入“AI时代”。
“以前起名要反复琢磨、多次查重,现在系统自动推荐一组6个符合要求的名称,不到5分钟就选好了,太方便了!”刚完成企业名称申报的张冬梅对AI工具赞不绝口。在“智慧起名”环节,AI工具深度融合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商事登记规范,对接禁限用词库、名称数据库及商标数据,自动过滤敏感词与高风险表述,结合企业组织形式、行业类型等偏好,精准推荐合规名称。截至目前,已为1223名申请人推荐名称7338个,名称登记效率提升90%以上,有效拦截“傍名牌”“恶意抢注”等违规行为。
“智能辅助审核”则重塑了登记审查范式。该模块对接省企业开办“一窗通”与省智慧市场监管一体化平台,对企业端提供设立登记智能预检服务,自动提取材料关键要素、定位问题并生成修改指导报告,大幅提升一次性通过率;对审批端,将单件业务审核时长从平均10分钟压缩至3分钟,业务承载能力提升230%,审批一致性稳定在99%,显著降低人工误判率。运行至今,已有710家市场主体享受到“秒批”服务,以临淄区年均新设7000户市场主体计算,每年可节省沟通查询时间超4750小时。AI工具的应用实现了政务服务“降本增效”与“服务升级”的双重目标,其形成的智能审批模型,为政务服务领域数字化改革提供了可复用的“临淄经验”。
从法治保障的“权益守护”,到AI赋能的“效率改革”,临淄区正以更优的服务、更实的举措,持续擦亮营商环境“金字招牌”,为市场主体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信心与活力,助力淄博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新黄河客户端王跃海 通讯员李鸿斐)
编辑:朱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