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蚂蚁集团成立全新AIRS部门,AI战略深化落地挑战犹存】10月16日,蚂蚁集团整合搜索、广告、推荐团队,成立全新的AIRS部门,欲以AI技术全面接管内容生态,实现内容生产到用户触达的全链路智能化。这一动作被视为蚂蚁集团“AIFirst”战略的深化落地,但面临诸多问题,AI突围之路仍长。 AIRS部门的成立是蚂蚁集团AI技术积累后的必然选择。当前内容行业竞争格局生变,传统金融科技平台需切入内容赛道。AIRS将依托自研推荐平台Arec及大模型能力,打通技术与业务壁垒。此前蚂蚁集团CEO韩歆毅强调聚焦AI应用侧,此次成立AIRS部门,是想构建“支付+内容”双轮驱动的新增长极。 不过,转型挑战不小。蚂蚁在B端AI技术输出有突破,如数字蚂力推出“AI数字员工团队”,帮助中小企业提升人效、降低成本、提高业务转化率,还提升电商客户GMV。但在C端,蚂蚁AI应用存在感低,智能助手“支小宝”被吐槽难用,活跃度增长慢;医疗健康AI应用AQ评分也不高。核心原因是技术能力与场景需求错位。 百灵大模型家族是蚂蚁AI技术底座核心。9月至10月,蚂蚁密集开源多款模型,包括两款万亿参数模型,表现亮眼。这被视为“技术平权”尝试,以吸引开发者。但同期其他大模型厂商动作不断,蚂蚁在C端应用上与头部玩家有差距,商业化落地规模不及对手,且技术路线几经摇摆,曾合作通义千问后又切换至自研百灵模型,还面临算力成本高的问题。 人才流失也是蚂蚁AI战略的隐忧。2025年2月,蚂蚁集团副总裁、金融大模型负责人王晓航离职,7月出任平安集团CTO;4月,百灵大模型核心负责人、副总裁徐鹏离职。二人离职与蚂蚁对AI业务的重塑有关,此前组织架构调整使他们脱离核心业务。这体现出蚂蚁在AI战略上的纠结。 面对挑战,蚂蚁的AIFirst战略转向“应用+硬件”双线突围。应用侧通过AIRS部门强化内容生态,依托“百宝箱”智能体平台;硬件侧成立灵波科技,布局具身智能机器人,投资芯片企业。蚂蚁集团AI应用要形成支付宝级的流量入口,阿里系业务的整合一体化或可借鉴。蚂蚁集团能否找到AI时代的新路,有待观察。
本文由 AI 算法生成,仅作参考,不涉投资建议,使用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