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或许是人类社会最后一次的技术革命,这就意味着一次巨大的、全面的颠覆。
根据历史的经验,在每次变革的阶段,大多数人都是经历了“无知无觉、轻视嘲笑、完美错过和被动接受”的过程。
这未必是错的,比如几十年前互联网的发展,很多人都是“瞧不上、瞧不起”,认为互联网没有什么用,有的老板甚至连电脑都不会用就直接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电脑。
但人工智能时代还要如此吗?
既然时代提供了机遇,还要随波逐流的话,那也未免太傻了些。要知道,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到2030之前,普通人大约还有5年的“风口期”,站在风口上总是可以顺势而为,希望你能够把握好这次机遇。
我们必须找到一个正确的方法去适应社会和形势的变化。
世道大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会进入矛盾期,从这个角度看,现在世界秩序的变化实际上就是一种调整,国与国的关系是不稳定的,大家都在趋利避害。
无论经济还是是其他领域,都会有先知先觉者,当然也会有一些“前浪”会被拍在沙滩上。
我的意思是,每个时代都相当于巨大的环境氛围,老方说这种时代背景就带来了独特的时代意识,所谓与时俱进,就是你的意识形态跟其同频共鸣,这样才能一步先步步先,而要是抱残守缺,固步自封,那就只能是落后了,是为“过时”。
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弄潮儿?就是那些在变革一线对变化呼吸领会的那些人,他们的思维观念转变最快,反应迅速,心理素质更好,所以他们能够引领潮流。
过去的很多理念、概念和认识都会成为思想的桎梏,会成为你前进的枷锁,如果沉湎于旧规则下的自我,不肯刷新自己,不能“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那就缺乏了成功最初的那个意识和动机。
AI已经开始融入社会,从企业到家庭,我们都需要面对从数字化到智能化的改变。
当手机进化为智能体,当智能体成为“外脑”,当机器人走入家庭,当汽车变成具身智能体,当低空飞行成为常态……
新的生产力有了,新的生产关系也在转变,经济、教育、政治、商业、法律、组织等会有个转型期,当一切尘埃落定的时候,那就是矛盾的平衡。
而在这之前,那就是目不暇接的新事物,人的观念认识往往是落后于现实,AI正在以光速发展,但人们对AI的意识却远远跟不上,这就是当前阶段的情况。
5年差不多了,AI的冲击要比移动互联网要大,而且速度还要快,体系的重建也意味着利益格局的转变,混乱是阶梯,就看谁能在新体系完成之前能够把握先机了。
争未必成功,不争则不可能成功。总之,物竞天择,世界在吐故纳新,每个人都需要重新找自己的位置。
科技平权,需要拼想法。
其实现在很多人的问题就是觉得自己有很多选择,所以难免是投机心理,投机的本质就是懒惰和自作聪明。
有趣的是,惯于投机的人反而最容易错过机会,因为他们不肯下笨功夫,也缺乏孤注一掷的胆魄。
这是人之常情,但凡有可能,大多数人都是求安稳,不想冒风险。
所以在形势不好的时候,反而给了人们被迫改变的理由和动力,因此老方说危机往往意味着转机,前提是你不执着于过去和内心的幻觉。
新的时代需要新的思维和新的想法,AI带来了一段时期的“平权”,就是大家都可以靠AI来寻找机会,发现可能性,这就看各人的想法如何了,你的想法对了你就能脱颖而出。
这里想法的意思就是创意。
世事如棋局局新,社会大洗牌之时没有谁是注定赢的,主要还是看各人的悟性和修行,古人强调修身为本实在是真知灼见。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外因只是通过内因起作用。
毕竟在机遇来的时候你需要具备抓住机遇的能力才行,成功者都是在成功之前做好准备的,这也是我们必须学习的原因。
AI的大规模应用会带来人力的减少,这是客观规律。想一想,如果以后快递、外卖等工作都是机器人在做的时候,人怎么办?
我们都知道要做正确的事,可什么是正确的事呢?这就要看各人的想法和禀赋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战略关键机会点、生存危机点,你要做的就是找到它,然后不惜代价投入。
5年后再回首2025,或许很多人会感慨“当时只道是寻常”,对有志者而言,要的不是感慨而是有所作为,先行动起来再修正想法,这才是把事情做对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