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一线观察手记”之三:“自然之约”缘何成假日新宠? 假期感悟观察日记四年级 假期所见所闻三年级
创始人
2025-10-10 17:32:51
0

  新华网太原10月10日电(记者马晓洁)在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告别喧嚣的“自然之约”成假日新宠。当“打卡式”旅游逐渐令人疲惫,人们不再聚焦于走马观花的人造景点,而更多是走进山野,在潺潺溪流、郁郁森林与璀璨星空下,感受原始蓬勃的生命力量。

  “站在海拔4500多米的山顶,看着云海在眼前翻涌,一路上牛、羊、马围绕在身边,会真切地感受到我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和各种生命正在一起享受世界。”刚从稻城亚丁徒步归来的山西游客陈琪说。

  这种旅行偏好的转变,背后是当下社会心态的深刻变迁。在快节奏、高压力的都市生活背景下,人们更多渴望的是心灵的疗愈与能量的补给。山野自然所提供的,正是一种无可替代的“情绪价值”和“生命力滋养”。

  在社交媒体上,与“徒步”“登山”“溯溪”“观星”“日出日落”相关的帖子热度持续攀升,用户们分享关于身心重启、内在感悟的细腻文字,并附上大自然风光下拍摄的照片。这股风潮带动了一批曾经小众的山水之地走入大众视野,成为新的打卡地。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教授李宏认为,游客的需求正在从“服务享受型”向“体验融入型”转变。“人们更愿意为了一段绝佳的日出、一次偶遇野生动物的惊喜、一晚清澈的星空露营而奔赴远方。”李宏说,这种旅行,本质上是追求生命本真状态的回归。

  但是与迅速增长的游客热情相比,一些新兴山野旅行目的地的接待能力与基础设施还存在一些滞后与不足,亟待全面升级。

  “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厕所问题。”来自贵州的游客李晓丹告诉记者,前往山野景点的沿途厕所数量较少,卫生状况堪忧,有时候甚至很长距离内都找不到。同时,垃圾回收点的设置也不够科学密集,部分热门徒步线路上仍能看到被随意丢弃的包装袋,与优美的自然环境格格不入。

  交通不畅也极大地消耗了游客的兴致与时间。一些通往山野景区的道路狭窄,乡村公路附近会车困难,很多时候没有交警指挥,只能靠游客自己疏通。“有时候一堵就是六七个小时,完全打乱了旅行计划。”来自重庆的游客董先生说。

  山野位置的特殊性,使得安全救援与信息服务也存在短板。一名资深户外领队表示:“一些新手游客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装备,而景区的安全预警和应急响应体系还没有完全跟上。”

  “自然之约”是游客与自然的双向奔赴。游客在汲取自然能量的同时,应以敬畏之心爱护环境;而目的地则需要提供必要的基础保障,让这场奔赴不至于因现实的窘迫而大打折扣。

  只有当山野的呼唤得到文明、安全、舒适的回应时,“自然之约”才能真正成为滋养现代人心灵的长久风尚。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文旅+”跨界玩出新花样:追演... 戴上MR眼镜一秒穿越古蜀国——在三星堆博物馆,除了欣赏文物还可以体验考古;在济南看完周杰伦演唱会,凭...
11月北京必去的9个赏秋地,错... 从热闹的公园,到静谧的街角北京,仿佛变成被秋天打翻的调色盘银杏、彩叶、粉黛每一步都像踩在油画里老舍那...
“金秋忻州 山水温泉”2025... 当秋光漫过忻州的群山旷野层林染透黛色清风捎来暖意这场酝酿了一整年的秋日盛景正以最温柔的姿态邀您共赴“...
“史上最长”春节假期来了!机票... “史上最长”春节假期来了!11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2026年放假安排,其中春节放假安排为2月1...
沙力旅游服务驿站曾是很完美的观... 从泸沽湖前往丽江,中途会经过很多观景平台,它们要么是以村为名,要么是借着附近出众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泸沽湖镇的石板路是当地摩梭文化... 哈哈,不知道为什么,想起这条泸沽湖镇上的石板路,我先要表达的其实是“苦笑”!因为除了正常的环湖骑行外...
中国旅游研究院联合马蜂窝发布《... 在中央和地方文旅促消费政策,以及文旅大消费融合不断深化的双重推动下,“在地风物”已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11月8日,邀请所有记者免票游... 大象新闻记者 池里军 罗雅静将脚下泥土,变为笔尖力量把生活感动,化为人心光亮11月8日,中国记者节银...
“情系家乡”欢迎朝阳游子回家(... 来源:环球网11月1日,“情系家乡”欢迎朝阳游子回家(沈阳)文旅推介活动在沈阳盛京大家庭举行。此次活...
黑龙江-青岛文旅企业座谈会在青... 本文转自:人民网-黑龙江频道人民网哈尔滨11月4日电 (尚城)11月2日,由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