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驼铃震沙砾!骆驼踏遍2700公里,唤醒河西走廊沉睡的丝路记忆 千年驼铃唤醒的丝绸之路 千年丝路驼铃
创始人
2025-10-10 15:01:02
0

2025 年 10 月 9 日的清晨,河西走廊的风带着几分秋日的微凉,拂过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骆驼城遗址的断壁残垣。当第一缕阳光越过远处的祁连山麓,洒在这片沉寂了千年的土地上时,一阵清脆而悠远的驼铃声突然划破长空 ——33 峰骆驼迈着沉稳的步伐,踏着松软的沙砾,缓缓走进了这座汉唐古遗址。驼队队员们身着兼具古风与实用的服饰,牵着缰绳稳步前行,驼铃的叮当声在遗址的城墙间回荡,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千年前丝绸之路上的商旅驼铃重叠。遗址旁,千余名游客和当地市民早已驻足等候,大家纷纷举起手机、相机,记录下这震撼人心的一幕,不少人眼中满是惊叹,仿佛亲眼见证了一段被尘封的历史重新苏醒。



这并非一次普通的驼队巡游,而是东天山 “丝绸之路文化行” 活动中极具意义的一站。这支特殊的驼队,由 26 名队员和 33 峰骆驼组成,从 2025 年 8 月 22 日起,便从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整装出发,沿着古丝绸之路北道,开启了一场跨越山河的文化之旅。在过去的 49 天里,他们顶着烈日、迎着风沙,穿越了茫茫戈壁与绿洲,途经敦煌、酒泉等历史文化名城,每一步都踏在曾经商旅往来的古道上。



队员们中,有研究丝路文化的学者、有热爱传统文化的志愿者,还有经验丰富的驼工,大家怀着对丝路文化的敬畏与热爱,克服了重重困难。在穿越戈壁滩时,白天的气温常常超过 35 摄氏度,地表温度更是高达 50 多摄氏度,队员们只能趁着清晨和傍晚凉爽时赶路,中午则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躲避酷暑;遇到沙尘天气,狂风卷起的沙砾打在脸上生疼,视线也变得模糊,但他们始终没有停下脚步。33 峰骆驼更是队伍里的 “功臣”,它们不仅要承载队员们的部分行李,还要在艰苦的环境中保持体力,队员们每天都会精心照料这些 “伙伴”,给它们喂食、饮水、检查身体,人与驼之间早已建立起深厚的情谊。



此次东天山 “丝绸之路文化行” 活动,计划用时 100 余天,全程 2700 余公里,最终目的地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 —— 洛阳。活动组织者表示,选择以徒步牵引骆驼的形式重走丝路,就是希望能以最贴近历史的方式,深入挖掘丝路文化的丰富内涵,让更多人感受到古老丝路精神的魅力。在古代,丝绸之路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重要纽带,商人们牵着驼队,将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运往西方,又把西方的香料、珠宝、宗教文化带回东方,在贸易往来的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科技、艺术的交流与融合。



而如今,这支驼队沿着当年的路线前行,每到一处历史遗址或文化名城,都会举办小型的文化交流活动,向当地民众和游客讲述丝路故事,展示丝路沿线的特色文化。在敦煌莫高窟旁,队员们与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交流,了解莫高窟壁画中关于丝路商旅的描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附近,他们向当地居民讲述丝路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碰撞,让大家看到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新活力。



当驼队走进骆驼城遗址时,这场文化之旅的意义被推向了新的高度。骆驼城遗址并非普通的古迹,它是中国丝绸之路上极具代表性的大型汉唐古文化遗址,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骆驼城遗址始建于东汉光和三年(公元 180 年),在汉代时为酒泉郡表是县,是当时河西地区重要的行政和军事据点;到了西晋十六国北朝时期,这里成为河西健康郡治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商旅往来、物资集散的重要枢纽。



唐代时,中央政权在此设立健康军,进一步强化了其在军事和交通上的重要地位。在遗址现场,还能看到保存较为完好的城墙、城门、宫殿遗址等遗迹,城墙虽历经千年风雨侵蚀,部分地段已出现破损,但依然能看出当年的宏伟气势。考古专家介绍,多年来在骆驼城遗址及周边地区,出土了大量的汉唐时期文物,包括陶器、瓷器、铜器、钱币等,这些文物见证了当年骆驼城的繁荣景象,也为研究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1996 年,骆驼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其历史价值的认可,也让更多人开始关注和保护这座千年古城。



在驼队巡游骆驼城遗址的过程中,研究丝路文化的学者李教授向周围的游客详细介绍了遗址的历史。他指着一处保存完好的城门遗址说:“大家看这个城门的结构,采用了当时先进的防御设计,既能抵御外敌入侵,又方便商旅和民众通行。千年前,无数商队就是从这样的城门进出,将西域的 goods 和中原的特产在这里中转,骆驼城也因此成为丝路北道上的一颗明珠。” 游客们听得入神,不时提出疑问,李教授都耐心解答。有位来自河南的游客王先生感慨道:“我之前在书本上了解过丝绸之路和骆驼城遗址,今天亲眼看到驼队走进遗址,听着驼铃声,仿佛穿越到了古代,这种体验太特别了。回去后,我要把这次经历分享给家人和朋友,让他们也了解丝路文化的魅力。”



除了向游客传播丝路文化,这支驼队还承担着记录和传承的使命。队员们每天都会写旅行日记,记录当天的行程、遇到的人和事,以及对丝路文化的新感悟;他们还会拍摄大量的照片和视频,这些资料将在活动结束后,整理成纪录片和图文集,用于丝路文化的研究和宣传。活动组织者表示,希望通过这些方式,让更多人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感受到 “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的丝路精神,进而推动丝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回顾历史,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贸之路,更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友谊之路。从汉代的张骞出使西域,到唐代的玄奘西行取经,再到宋元时期的海上丝路繁荣,无数人为了探索未知、促进交流,踏上了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他们用双脚丈量山河,用勇气克服困难,用智慧搭建起东西方文明沟通的桥梁。而如今,东天山 “丝绸之路文化行” 驼队重走丝路,正是对这种精神的传承与延续。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东西方交流更加便捷,但丝路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需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借鉴彼此的优秀成果,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当夕阳西下,驼队完成了在骆驼城遗址的巡游,准备前往下一站时,游客们依然不愿离去,他们朝着驼队远去的方向挥手告别,驼铃声在暮色中渐渐远去,却深深印在了每个人的心中。这次驼队与骆驼城遗址的相遇,不仅是一次文化之旅的重要节点,更是一次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它让我们看到,千年的时光或许会让古迹蒙上尘埃,但文化的力量却能跨越时空,始终鲜活。



未来,随着东天山 “丝绸之路文化行” 活动的继续推进,这支驼队还将走过更多的历史文化遗址,将丝路文化的种子播撒到更多地方。而骆驼城遗址,也将因为这次活动,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保护,让这座千年古城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人走进丝绸之路的历史,感受丝路文化的魅力,让古老的丝路精神在当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推动文化传承与国际交流贡献力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即将开幕!首届WCE世界营地博... 想对话全球营地大佬?想抄浙江标杆营地的实战作业?想一站式对接国际资源与供应链?2025年11月7-9...
韩国游客最喜欢这家上海酒店,不...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今天(5日),进博会首日,位于九江路福建中路的上海大酒店离境退税“即...
“文旅+”跨界玩出新花样:追演... 戴上MR眼镜一秒穿越古蜀国——在三星堆博物馆,除了欣赏文物还可以体验考古;在济南看完周杰伦演唱会,凭...
11月北京必去的9个赏秋地,错... 从热闹的公园,到静谧的街角北京,仿佛变成被秋天打翻的调色盘银杏、彩叶、粉黛每一步都像踩在油画里老舍那...
“金秋忻州 山水温泉”2025... 当秋光漫过忻州的群山旷野层林染透黛色清风捎来暖意这场酝酿了一整年的秋日盛景正以最温柔的姿态邀您共赴“...
“史上最长”春节假期来了!机票... “史上最长”春节假期来了!11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2026年放假安排,其中春节放假安排为2月1...
沙力旅游服务驿站曾是很完美的观... 从泸沽湖前往丽江,中途会经过很多观景平台,它们要么是以村为名,要么是借着附近出众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泸沽湖镇的石板路是当地摩梭文化... 哈哈,不知道为什么,想起这条泸沽湖镇上的石板路,我先要表达的其实是“苦笑”!因为除了正常的环湖骑行外...
中国旅游研究院联合马蜂窝发布《... 在中央和地方文旅促消费政策,以及文旅大消费融合不断深化的双重推动下,“在地风物”已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11月8日,邀请所有记者免票游... 大象新闻记者 池里军 罗雅静将脚下泥土,变为笔尖力量把生活感动,化为人心光亮11月8日,中国记者节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