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我是帮主郑重。最近总有人问我,“AI这阵风刮了两年多,现在是不是快停了?” 说实话,跑了20年产业,见过不少风口起起落落,但AI不一样——你看身边的AI客服越来越懂你,工厂里的机器人越来越灵活,这哪是阵风,分明是要改朝换代的大趋势。今天就跟大伙唠唠,AI后续到底会咋走,普通人、投资者又能在哪捡着实在的机会。
先说说AI产业的下一步,核心就俩字:落地。前两年大家都在喊大模型多厉害,参数多庞大,跟说相声似的热闹;现在不一样了,政策也好、资本也好,都在往“能用、有用”上使劲。工信部在推“人工智能+制造”,已经建成230多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就是让AI真刀真枪去解决生产里的问题,比如用机器视觉查零件瑕疵,比人眼准还高效。这就像以前大家比谁的厨房大,现在得比谁炒的菜好吃——技术再牛,不能落地都是白搭。
具体往哪落?我看分两条路。一条是“地基加固”,也就是基础层。你想啊,AI干活得有算力、有数据,就像做饭得有柴有米。2024年这部分规模都快3100亿了,增速超过50%,像国产GPU、服务器这些“卖水的”肯定还得火一阵。另一条是“分灶做饭”,大模型开始往专用模型走。以前一个大模型啥都想干,现在不行了,医疗领域要能看CT的专用模型,金融领域要能控风险的专用模型,就像大饭店里得有专攻川菜、粤菜的大厨,这样才够精准。
聊完趋势,重点来了:商机在哪?咱分两类人说,都得接地气。
先说投资者,尤其是像我这样做中长线的,别追那些光喊口号的概念股。得盯两类企业:一类是“基建刚需”,比如给AI做服务器的、搞光模块的,还有算力租赁的。现在不管是国内互联网大厂还是海外巨头,都在猛砸钱建数据中心,这些“卖铲子的”业绩肯定能兑现。另一类是“应用落地快的”,比如AI智能终端,苹果都在全力搞AI眼镜,那些做精密制造、芯片适配的企业就有机会;还有像第四范式那样,把AI Agent用到金融风控、能源调度里的,帮银行省了成本、帮电厂减了浪费,这种能赚真钱的公司才靠谱。
再说说普通人,别觉得AI商机都是大企业的事,咱小老百姓照样能掺和。最简单的就是“用AI当工具”,把自己变成“高效个体”。现在AI做PPT、剪视频、修图片都门儿清,你要是能把这些工具用熟,不管是帮小商家做宣传物料,还是给自媒体剪视频,都能搞点副业增收。还有就是盯紧“AI改造传统行业”的机会,比如有些工厂缺会用AI质检的工人,有些药店需要AI辅助抓药的店员,提前学这些技能,找工作都比别人有优势。
最后多句嘴,AI这事儿,短期可能有波动,就像去年一季度炒得热,二季度又回调,但产业基本面没毛病。它就像20年前的互联网,一开始大家也看不懂,但慢慢就渗透到衣食住行里了。所以别着急,也别恐慌,要么找对赛道做投资,要么练会技能当“个体老板”,跟着产业走,总能分到一杯羹。
我是帮主郑重,关注我,咱下次接着唠那些能落地的产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