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向军文/图
碾玉峡一景。
碾玉峡又称玉龙峡,位于距安徽省桐城市区六里许的龙眠山中,古人称此地为“龙眠蓬莱”。碾玉峡长61米,峡谷窄狭,两边峭崖陡起,白石峡底呈鱼脊形,两边有深沟,状若“碾槽”。水流入碾,撞击喷射,飞珠溅玉,滚跌而下,溢出扇面形狭口,平缓悬流,归于溪谷。我极喜欢这个碾字,换成跳或者撞,甚至别的动词,都不如这个碾妥帖。我曾去过碾玉峡多次,但在一个雨天,我决定再去碾玉峡,去听听玉被碾碎的声音。
沿着雨天水位上涨的龙眠河向山里进发,车过颂嘉岭,满眼绿色,仿佛进入郁郁葱葱的绿国,草木腥气混合着山中的清新空气,在摇下车窗的瞬间,快速游过来,让你浑身通透;偶尔一两声鸟鸣,让山更显得幽静。左手边的颂嘉湖上漂浮着一层美丽的雾气,宛如瑶台仙境。
在绿国中行驶不大会儿,远远就听见巨大的轰响。把车停好,我小心地穿行在4月的灌木丛中。蓬勃而起的杂树枝条覆盖在台阶上挡住去路,还有小时候在乡下塘埂边上看到的光茅,稍不留神,它就给裸露的皮肤划上一道口子。眼前的山林被雨浣洗得愈发养眼,突然我听见隆隆的碾玉声,越来越近,仿佛天籁。
在碾玉声中,我停下来默读左手崖边上的碑刻,碑上所刻的是清桐城派代表作家刘大櫆的《游碾玉峡记》。尽管此时我只有一人,身边也没有酒,但却仿佛如携着美酒、呼朋唤友同游的刘大櫆一样,沉醉于此,忘记归路了。
在崖口有一亭,没有名字。我径直走进亭子向上观望,只见一道飞流似一条白龙从深山中游来,经谷口枕云隈,从空中滚跌在碾槽中。那飞出来的水花,仿佛是古人赠予我的玉块。这飞泉给了明代思想家方以智“坐集千古”的灵感,在峡谷左边的廖一峰,是他曾经读书的地方。
在隆隆的水声中,我已经融化成峡谷里的精灵,守护着这“龙眠蓬莱”。雨天,我聆听着这首水和石头撞击出的清音,把柔韧而透明的灵魂也放在这石槽中,然后,着一袭青衣归来。
上一篇:性教育真的太重要了,内敛的家长该如何正确进行此类教育?
下一篇:无耻盗贼谁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