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小景在幼儿园一个阶段的经历。
有一次放学后,幼儿园老师告诉我们,小景这段时间喜欢吃手指,她会帮我们纠正他,我们也需要注意。
后来我们通过幼儿园发的一些视频中发现,小景在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的时候,吃手指或者咬衣角的频率明显提高。比如在上外教课的时候,老师说的话他听不懂,同学也不是他们班的,在课上他就经常吃手指。
大约过了两三个月,孩子吃手的频率已经大大降低了,现在基本不吃了。只是在陌生环境下紧张的时候偶尔还会咬衣服。
小景为什么能“轻松”克服吃手这个不良行为?而且是在大人没有过多介入的情况下。
我认为我们的态度至关重要。
在老师刚跟我们说孩子喜欢吃手指的时候,我们没有产生焦虑,想要立马制止他吃手的行为。一方面基于我们对孩子的宽容度,我们不认为吃手是很大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们还不知道他吃手指的原因是什么,怎么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
在不知道怎么帮助孩子改变不良行为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先不要急于纠正他。这是非常重要的原则,因为我们一旦错误地介入,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
现在我们知道他是因为面对陌生环境和压力的时候喜欢吃手指,这是他排解压力的一种方式,对于他在陌生环境下,减轻自己的压力是有帮助的。
如果老师一跟我们说这个问题,我们就如临大敌,不断地问他为什么吃手,吃手有什么危害,急于纠正他吃手的问题。我想,很可能会造成更多的不良后果。
比如他会固化自己喜欢吃手这件事情,吃手的频率可能会更加频繁;他会认为我们不理解他,对我们说他吃手这件事情产生抵触心理,进而跟我们产生距离;在他面对陌生环境和压力时吃手,又想起我们说他吃手这件事情,他就难以纾解压力,造成对陌生环境的恐惧……
至于这么严重吗?是的, 孩子教育细节非常重要,如果我们忽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很多后果是我们不愿意承受的。
父母应该避免的错误行为
吃手指、捡地上的东西、不讲卫生、害羞、看电视……这些孩子身上日常会出现的现象,在我看来并不是问题,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即可,没必要立即阻止孩子或纠正孩子的行为。
就拿吃手指这件事情来说,有些家长会急于制止孩子,先是用说教的方式:“吃手指不卫生”、“吃手指难看”、“吃手指会导致手指发育不好”……孩子不听就打骂,孩子一吃手指就打他的手指,还说:“叫你不要吃手指,怎么说都不听的。”
孩子捡地上的东西就急忙制止:“快扔掉”、“地上的东西脏兮兮的”、“怎么这么不讲为什么的”……
孩子在 探索 世界的过程中,好奇心是非常可贵的品质,如果我们总是急于制止孩子,就阻断了他 探索 世界的好奇心。父母这么做,就是把孩子圈在自己认知的世界里,我们会害了他。
帮助孩子纠正不良行为,从放宽我们的心态开始。
上一篇:“熊孩子”是如何闯祸的?
下一篇:厉冬和姜十七是真情侣吗